我的位置: 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法律知识
  • 公司调岗降薪可以拒绝吗?

    2025-07-30 11人看过

    一、公司调岗降薪,可以拒绝吗 公司如果要调岗降薪,劳动者可以拒绝。变更劳动合同需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而劳动者不愿意变更的,就可以直接拒绝公司的提议。公司擅自变更的,一般不对劳动者产生变更的效力。二、公司调岗降薪劳动者是否是能拒绝 1、如果公司调岗降薪,劳动者一般能拒绝。调岗降薪

  • 交养老保险的程序是交养老金的程序是什么?

    2025-07-30 9人看过

    社会保险费纠纷属于劳动争议,产生社会保险纠纷可以采取三种处理方式,即行政处理的方式、司法救济的方式、社会参与和监督的方式。

  • 在装修公司的合同中我们是如何写的?

    2025-07-30 10人看过

    一、家装公司的劳动合同是怎么写的? 甲方(用人单位)_______  单位住所_______  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_______  乙方(劳动者)_______  住址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  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

  • 辞职后社保可以转移吗?

    2025-07-30 3人看过

    一、辞职后,社保可以转移吗? 相关法律规定,“辞职后,社保可以转移吗?”的解答如下社会保险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保险计划由政府

  • 女职工怀孕期间调岗了能否降工资

    2025-07-30 9人看过

    一、女职工怀孕期间调岗了能否降工资 法律上有规定,女职工怀孕期间可以获得相应的保护,要是原本的工作岗位不够轻松,那么现在公司就有义务调整其到适宜的岗位上,但对应的岗位有其对应的工资标准,可是公司不能对怀孕女职工调整工资条件。我国法律规定,任何公司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

  • 员工离职时公司不给开离职证明怎么办?

    2025-07-30 5人看过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 用人单位被责令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金的原因

    2025-07-30 10人看过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 公司不买社保是否可以要求补偿?

    2025-07-30 11人看过

    一、公司不买社保可以要求补偿吗? 【问题解析】可以。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

  • 五一加班工资是哪一天?

    2025-07-30 3人看过

    一、五一加班工资是哪一天 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二、五一加班工资是哪几天 2013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新修改的办法指出将第二条第二项修改为“(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

  • 个人缴税起征点的标准是多少?

    2025-07-30 195人看过

    一、个人缴税起征点的标准是多少? 专业分析个人缴税起征点是五千元,工资范围在1-5000元之间的,包括5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0%超过五千的,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法律依据《

  • 劳动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

    2025-07-30 3人看过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 新工作未满6个月领导辞退员工是否有补偿?

    2025-07-30 6人看过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 员工被用人单位辞退有经济补偿吗法律上的具体规定

    2025-07-30 7人看过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 用人单位辞退员工补偿标准辞退后员工的待遇

    2025-07-30 6人看过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 员工请病假被辞退怎么办?

    2025-07-30 5人看过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 1

    一、员工提前解除劳动合同需要哪些程序?试用期内可否解除劳动合同 员工提前解除劳动合同需要哪些程序?试用期内可否解除劳动合同?很多用人单位存在一个错误认识,认为在试用期内完全可以随时解除,且无需对劳动者做出任何补偿。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不单单损害劳动者的权益,也将给用人单位带来法

  • 2

    一、员工请病假,病假工资是如何规定的 1、任何用人单位不得以员工病假为由克扣劳动者工资;2、病假工资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3、劳动者患病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同时还应发给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其他。二、女职工怀

  • 3

    一、劳动合同纠纷,劳动局能仲裁吗 1、协商合同当事人在友好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协商解决纠纷,这是最佳的方式。2、调解合同当事人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可以要求有关机构调解如,一方或双方是国有企业的,可以要求上级机关进行调解。上级机关应在平等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而不能进行行政干预。当

  • 4

    一、职工过节费可以不缴纳个税吗? 职工过节费也应当缴纳个税,我国法律规定,个税的征收范围为个人在工作中取得的收入,过节费显然也是属于正常的收入情况,所以是需要按照法定的标准和方式来缴纳个税的,具体情况可以向税务部门咨询。二、职工发过节费要交个税么,有没有规定? 单位给员工发的过节

  • 5

    一、没有劳动合同还拖欠工资,身上还有工伤,老板跑了怎么办 一、在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要先和用人单位协商,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则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来解决1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2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

  • 6

    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仲裁委员会处理争议案件,应当遵循合法、公正的原则,先行调解,及时裁决。

  • 7

    一、销售加班有加班工资么 《劳动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该条规定表明,企业依法应当对企业内的规章制度予以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的包含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规范。该条规定,企业自然可以制订与国家法律不相抵触的加班制度,可

  • 8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 9

    一、劳动争议申请强制执行后,多久可以执行 关于劳动仲裁后多久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呢,以下为我的解答《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一般30天,单位不起诉,你就可以申请执行。第四十九条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

  • 10

    一、我国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职员我国法律法定节假日加班怎么算加班工资 加班费计算公式劳动者自愿加班,可以按照公司的规定领取加班工资,但是是不能要求用人单位发放加班工资的。只有当用人单位安排加班时,才需支付加班工资。1、正常工作日安排加班的,需支付1.5倍工资工作日加班费计算方式月基本

  • 11

    一、加班费基数怎么算,加班费有多少基数? 您好,针对您的加班费基数怎么算,加班费有多少基数?问题解答如下1、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21.75天;2、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21.75天×8小时)=月工资收入÷174小时;3、用【你的月工资收入】÷174小时得到的

  • 12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 13

    一、个人申请工伤,没有劳动合同。如何申请工伤 关于上述问题的解析如下要知道的是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也能申请工伤鉴定,那没有劳动合同如何申请工伤鉴定呢,首先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是关键,例如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去地税局打印并盖章的个

  • 14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 15

    一、包工头拖欠工资了两年,没有欠条,怎么要工资 在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要先和用人单位协商,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则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来解决1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2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