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职务类犯罪辩护 > 玩忽职守罪直接责任人的认定

玩忽职守罪直接责任人的认定

来源:法否网 2025-01-25 12:11:45 3 人看过
立即咨询 咨询助手 当前在线

建议继续咨询我并更详细描述自身情况,以获得更多律师解答,24小时在线。

玩忽职守罪直接责任人的认定
玩忽职守罪直接责任人的认定

一、玩忽职守罪直接责任人的认定

(一)在处理玩忽职守案件中,要注意把握玩忽职守罪与工作失误的界限,因工作失误往往也会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在这一点上与本罪相同之处但两者有严格的区别

1、客观行为特征不同工作失误,行为人是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义务;而玩忽职守罪则表现为行为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义务2、导致发生危害的原因不同工作失误,是由于制度不完善,一些具体政策界限不清,管理上存在弊端,以及由于国家工作人员文化水平不高,业务素质较差,缺乏工作经验,因而计划不周,措施不当,方法不对,以致在积极工作中发生错误,造成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而玩忽职守罪,则是违反工作纪律和规章,严重官僚主义,对工作极端不负责任等行为造成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在当前经济改革,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一些失误,造成某些严重的损失是难免的,这主要是总结经验教训的问题,必须与玩忽职守罪严格区别开来但对于那些在国家法律政策不允许的情况下,借口改革,盲目决策,管理混乱,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绝不能以工作失误来蒙混过关,逃避罪责

二、玩忽职守罪责任人认定

(一)本罪的犯罪主体为复杂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本法第二百条的规定,也可以是公司、企业等单位。从实际发生的案例看,在自然人作为犯罪主体时,一般都是以公司、企业或其他组织的名义进行这一犯罪。(二)在犯罪的主观方面,本罪和普通诈骗罪一样,行为人在主观上都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也就是说犯罪行为人明知“以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是侵犯他人财产的行为,是违反国家法律的,但是仍然希望这种危害的发生。无论采取什么方式、什么手段来隐瞒事实真相,编造虚假情况,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即非法将他人的财物占为己有。(三)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这类犯罪一方面将公众的资金作为犯罪的直接侵害的对象,严重地侵犯了公众财产的所有权;另一方面,还严重地扰乱了国家正常的金融秩序,因此,刑法将这一犯罪规定在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一节中。(四)在本罪的客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实施了“以诈骗的方法非法集资”的行为。本条的规定,行为人在客观方面,应当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行为人必须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欺骗他人的行为;二是这种欺骗行为具体体现在违反法律、法规在社会上进行非法集资的活动中,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不符合该罪行为的特征。至于行为人是否已实际将他人的资金占为己有,并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三、交通事故,责任工伤认定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交通事故工伤认定责任 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职工应当认定为工伤。条例规定,职工有六种情形之一,应认定为工伤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患职业病的;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四、怎样认定玩忽职守罪,如何认证玩忽职守罪

您好,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什么是玩忽职守罪
所谓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玩忽职守罪的基本犯罪构成如下

1、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客体是公共职责的公正、勤勉性和国家机关的正常职能活动;

3、主观方面是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玩忽职守的行为可能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这种重大损失发生的严重不负责任的心理态度;

4、客观方面表现为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所谓玩忽职守,是指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9通常表现为放弃、懈怠职责,或者在工作中敷衍塞责、马虎草率,不认真、正确地做好本职工作。
所谓致使公共财产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与罪中的界定相同。

五、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上写着工伤鉴定书,但没写上责任认定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最高人民、公安部关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第四条的规定当事人对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提起行政诉讼或就损害赔偿问题提起民事诉讼的,以及人民法院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时,人民经审查认为公安机关所作出的责任认定、伤残评定确属不妥,则不予采信,以人民法院审理认定的案件事实作为定案的依据。
据此,其责任认定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与其它书证、物证一样,只能是一种证据,只是与物证、书证、勘验笔录等不同,它是一种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一定的专业技能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分析与论证来确定当事人是否应当承担一定责任的过程,但均属审查的范围,是否属实是否采信,则须由《民事诉讼证据》的有关规定对其予以审查判断,而不是不加审查一概当然认定采纳。
由此,可以看出交法将原来规定的责任认定书修改为事故认定书,并且对事故认定书不得再提起复议。是把事故认定书作为一种证据材料,最终由来审查确认。
如,最高人民副院长2003年3月26日在全国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上就指出在审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时,要正确对待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责任认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责任认定实际上是对交通事故因果关系的分析,是对造成交通事故原因的确认。要避免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责任认定简单等同于民事责任的分担,应将其作为认定当事人承担责任或者确定受害人一方也有过失的重要证据材料。
但在司法实践中,很难操作和实现。觉得责任认定是专业性很强的东西,再重新认定不知如何操作。是提请交警部门进行重新认定,还是由直接对当事人的责任作出认定由直接作出认定,由于法官并未目击现场,且不是交通事故认定的专业人员,存在不少困难,在一般情况下,仅凭现有案卷材料很难将原责任认定推翻。但提请交警部门进行重新鉴定,也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目前,笔者处理过的交通事故,还是依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责任认定书划分当事人民事责任,简单认为交通事故赔偿在只是损失数额比例分配。虽然在以往的司法实践中,在审理道路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时,的确都以认定书作为认定事实与承担责任的当然依据。但交法实施后,认定书的性质已经变化了。

引用法规
[1《最高人民、公安部关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 第四条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延伸阅读:
玩忽职守的主观表现有哪些?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的行为没有造成公共财产的重大损失
题目玩忽职守罪如何规定玩忽职责罪的量刑是多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是否构成玩忽职责罪
劳动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用人单位怎么办

以上这些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玩忽职守罪直接责任人的认定的内容,如果还有什么疑问,继续查看更多相关专题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