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类 > 行政诉讼 > 行政处罚法中的强制执行条例是什么?

行政处罚法中的强制执行条例是什么?

来源:法否网 2025-08-10 15:34:24 14 人看过
立即咨询 咨询助手 当前在线

建议继续咨询我并更详细描述自身情况,以获得更多律师解答,24小时在线。

行政处罚法中的强制执行条例是什么?
行政处罚法中的强制执行条例是什么?

一、"行政处罚法中的强制执行条例"

拍卖查封、扣押的财物或者划拨冻结的存款、查封,是指行政机关用封条将被处罚人的财物就地封存,不准任何人转移和处理。扣押,是把被处罚人的财物转移至另外场所,加以扣留,防止被处罚人占有、使用和处分。行政机关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后,如果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拒不履行其义务,如交纳罚款等,行政机关可以将查封、扣押的当事人的财物予以拍卖,以拍卖所得款来抵缴罚款。如果被处罚的当事人在银行或信用合作社设有存款帐户,在当事人逾期不履行交纳罚款义务的情况下,行政机关还可以采取划拨冻结存款的执行措施。冻结是针对被处罚人的存款采取的一种执行措施,是指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冻结被处罚人的存款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由有关的银行或者信用合作社冻结被处罚人的财产,不准其提取和转移。在当事人逾期不交纳罚款时,行政机关可以通知银行或信用合作社从当事人的账户内划拨支付。必须指出,实施这一措施,必须要有法律依据,即执行主体要有法律明确规定的行政机关才可以实施,执行条件和程序也要依法进行。以上就是行政处罚法强制执行的答案了。

三、"强制执行行政处罚的条件包括行政处罚的撤销、变更、延续、恢复等"

行政处罚决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前提条件是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2、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

3、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执结;非诉执行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执结。有特殊情况须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报请本院院长或副院长批准。申请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5日内提出。

四、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行政处罚罚款的条件

(一)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可以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二)具体行政行为已经生效并具有可执行的。(三)申请人是做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四)被申请人是该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义务人。在邮政执法活动中,被申请人应当是邮政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的相对人,而不是与之关联的他人(如上级主管部门、所属分支机构等)。(五)被申请人在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期限内或者行政机关另行指定的期限内未履行义务的。(六)申请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七)被申请执行的行政案件属于受理申请人民法院管辖。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延伸阅读:
公安机关治安案件调解的范围是什么?
行政复议的中止时间是否有限制法律上如何认定
行政复议后还可以行政诉讼吗
涉外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诉讼时效是多久诉讼管辖有哪些规定
行政诉讼中止审理的规定,如何规定

以上这些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行政处罚法中的强制执行条例是什么?的内容,如果还有什么疑问,继续查看更多相关专题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