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土地承包 > 土地承包法第26条第13条

土地承包法第26条第13条

来源:法否网 2024-12-31 14:10:38 42 人看过
立即咨询 咨询助手 当前在线

建议继续咨询我并更详细描述自身情况,以获得更多律师解答,24小时在线。

土地承包法第26条第13条
土地承包法第26条第13条

一、土地承包法第26条第13条

县级市已经不属于小城镇的范围了,您的情况应当适用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应当将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发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发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 承包期内,承包方交回承包地或者发包方依法收回承包地时,承包方对其在承包地上投入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 土地承包法第26条您可以向大队要求获得相应补偿

二、土地承包法第十五条是什么?

关于土地承包法第十五条有以下 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  【释义】 本条是关于承包主体的规定。  本条明确规定,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农户是农村中以血缘和婚姻关系为基础组成的农村最基层的社会单位。它既是独立的生产单位,又是独立的生活单位。作为生产单位的农户,一般是依靠家庭成员的劳动进行农业生产与经营活动的。对农村土地实行家庭承包的,农户成为农村集体经济中一个独立的经营层次,是农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  规定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符合我国农村的实际。首先,从农村土地承包的实际情况来看,承包是以“户”为单位进行。土地承包合同由“户”的代表与发包方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是按户制作并颁发;其次,以户为单位可以解决农村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己从集体所得土地份额无法与农村集体签订承包合同并无法履行合同的问题,能较好地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土地权益;最后一点,农村的传统信用系统建立在家庭信用的基础上,一般认为农户才是农民交易活动的主体,这一点在农民共同体里很重要。另一方面,发包方或交易相对应的另一方总是希望以家庭(户)为单位,以户的财产承担责任,以确保义务的履行。从这个角度讲,以户为承包单位符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农村经济活动的进行。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延伸阅读:
土地租赁合同50年有效吗,有没有法律规定
土地使用证有效期几年有没有法律规定?
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纠纷打官司委托律师如何收费
重庆找律师诉讼费一般怎么收标准是什么重庆律师诉
有法律依据但收费高

以上这些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土地承包法第26条第13条的内容,如果还有什么疑问,继续查看更多相关专题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