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辞退与劝退的区别
劳动法中,只有解除劳动关系一说。没有辞退、劝退的说法。开除也就是除名,是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的一种。辞退,其实质上也等同于除名。至于劝退,应该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关系的一种方式,即用人单位劝劳动者自行辞职。如果劳动者不辞职,那么有可能是用人单位会对劳动者予以开除或者辞退。从本意上来说,辞退和开除意义是一样的,仅仅是说法不同。而劝退可以理解为一种协商的方式,但可能会出现两种一是劳动者自己辞职,二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予以开除(也可以说是辞退)
二、变相辞退是违反劳动法的吗?
1、用人单位单方给劳动者降工资的做法是违法的。
2、《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变更后的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降工资因为本身在劳动合同法里没有详细的明文规定,如果没有任何法定的的原因,给而员工降工资,当然是违法的,违法了合同的规定,因为当初在订立合同时,合同里明确规定了员工的工资。
听律网引用法规
[1]《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条
[2]《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五条
三、辞退员工时,代通知金如何计算?
大家应该都能够有一定的了解,代通知金就是公司给予员工的赔偿,那么如果是因为辞退的情况,员工的代通知金应该如何计算呢?国家的劳动法规定,代通知金应该是员工的一个月工资为基准,看过本篇文章,我们就能够了解到了。
四、定金退还的相关问题
一般在收受定金一方因自身原因造成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情形下,定金是会退还的。在上述情形下,定金应当双倍返还。2021年1月1日起生效的《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七条的规定,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七条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听律网引用法规
[1]《民法典》 第五百八十七条
[1]《民法典》 第五百八十七条
五、保释金什么时候退回,保释支付时间,保释放金如何支付,保期,保支等。
你好,对于保释金什么时候退还的回答如下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二)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三)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四)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前款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应当退还保证金。如您情况比较复杂,听律网网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你询听律网网专业律师。
六、病退金算法新规定下病退职工的退休金计算方法
您好,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退休时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2×缴费年限×
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2×缴费年限×
1%注: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低限为0.
6,高限为3。
七、"退休工令如何计量?"
内退是单位内部手续,其实就是退出职位,不工作了,单位发点生活费,然后继续给你交社保等你到法定退休年纪了,再正式解决退休,享受社保的养老金,不是按照内退生活费给你发养老金的,而是你的工龄等来计量养老金的
八、"保释金如何退还"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解答如下, 交了保释金能退回吗,保释金怎么退1.能。2.被告人或者他们的亲属凭“解除保释通知书”直接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释金,不必在找公安机关。刑诉法第七十一条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人民、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刑诉法第七十三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九、"意向金能否退?"
具体要看合同约定,如果不是定金的话,是可以退的
十、新消法规定退一赔三,即退一即赔偿三倍的金额。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解答如下, 欺诈赔偿“退一赔三” 消费者孙女士看见某超市一款洗发水打折,原价20元一瓶,现在只需15.90元。她买了一瓶使用一周后发现,洗发水已过期一个月。她认为找超市理论,如果赢了对方赔偿她一瓶洗发水,如果对方不认,自己还白跑一趟,为了这点钱太不值当了,就没去找商家理赔。 消协支招 林安林说,按照现行《消法》是“退一赔一”,孙女士可以得到超市31.80元的退货加赔偿金。而新《消法》把赔偿额度从1倍加码到3倍,即“退一赔三”,也就是说,孙女士可得到15.90元的退货费加47.70元的赔偿金,一共63.60元。同时,新《消法》还提到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一律赔500元,有一个“保底赔偿额”。由于孙女士的赔偿费只有47.70元,超市应该给她500元赔偿费,加上15.90元退货款,孙女士最终应该拿回515.90元。
以上这些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退的应对之计的内容,如果还有什么疑问,继续查看更多相关专题知识。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