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争议中约定管辖条款是否有效?
1.《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2.《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
3.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4.因此,约定管辖条款的有效前提是不能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
引用法规
[1]《民事诉讼法》 第三十五条
[1]《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一条
二、"约定管辖条款能否有效处理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劳动合同履行地不明确的,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以上规定,安达公司所在地和劳动合同履行地都在本县,双方约定管辖无法律依据,应认定为无效条款。
三、"劳动争议管辖条款是否有效?"
劳动争议约定管辖无效,我国法律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四、劳动争议能约定管辖吗?
【问题解析】
劳动争议不可以约定管辖。
劳动争议案件的管辖具有法定性,劳动合同中的协议管辖条款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应属无效条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规定,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劳动合同履行地不明确的,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用人单位申请撤销《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的仲裁的,应当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三条
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劳动合同履行地不明确的,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点击快速获取专业回答】
如果您还想了解其他法律问题,听律网网还提供了专业的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再次进行法律咨询。
引用法规
[1]《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四十七条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 第三条
五、劳动争议约定管辖条款的有效性
1、有效,每个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都有一定的管辖范围,劳动争议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的仲裁委员会管辖。如果约定的管辖条款超过该范围,则无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条规定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引用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一条
六、劳动合同中的约定管辖条款是否有效?
劳动争议约定管辖无法律依据,如认定有效将限制劳动者诉权。《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因此,约定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以外的地点管辖明显违反法律规定。《关于调整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管辖问题的通知》第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劳动人事争议管辖地,不违反法律、法规及本市相关规定的,应当视为有效。”于雪梅律师认为,在目前法律及司法解释没有明确具体规定的情况下,此规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值得商榷。首先,劳动合同有着与一般民事合同不同的特质。其一,实际生活中,一旦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劳动者就要受劳动纪律、工时的约束,与用人单位处于事实上的弱者和强者的地位;其二,一般民事合同调整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而劳动合同还调整着劳动关系双方的人身关系。可见在劳动合同纠纷案件中,适用约定管辖的两个前提已不存在。其次,允许约定管辖不利于劳动者权益保护。劳动合同属格式合同,用人单位处强势,可利用约定管辖给劳动者维权造成制约。劳动争议案件大多金额不大,异地而诉对劳动者来说不值得,出于公平,不应允许劳动争议的约定管辖。
引用法规
[1]《关于调整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管辖问题的通知》 第五条
七、劳动争议中约定管辖条款的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规定,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劳动合同履行地不明确的,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1条规定“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以上规定,安达公司所在地和劳动合同履行地都在本县,双方约定管辖无法律依据,应认定为无效条款。
引用法规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八条
[1]《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21条
八、劳动争议案件的管辖范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劳动合同履行地不明确的,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引用法规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八条
九、劳动合同法中,劳动争议案件管辖范围
[劳动争议]劳动争议案件应由劳动合同履行地优先管辖接连遇到两个劳动争议案件诉讼管辖方面的问题,的处理截然不同,结局都对我方当事人不利,当事人因此对代理律师意见很大,真应了“法官一句话,律师糗死人”。案例一张某通过上海某劳务派遣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公司”)派遣到某外国公司深圳办事处(以下简称“深圳办”)任职电脑工程师,由深圳某劳务派遣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公司”)代为张某办理社会保险。2008年底深圳办拟关闭,但该办负责人却未能妥善处理好员工清退补偿事宜,引起包括张某在内的多位员工不满,后张某委托本律师以深圳办、深圳公司、上海公司分别为第一、二、三被申请人向深圳市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提出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加班费、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等多项请求,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支持张某大部分请求。张某对裁决基本满意,接到裁决书后考虑了一周,反复征求代理人的意见,后因担心深圳办恶意缠讼,遂以深圳办、上海公司、深圳公司分别为被告一、二、三向深圳某区,准备一旦三单位不再撤回己方。但立案当天,上海某区来电,称上海公司在该院以张某及深圳办为被告,而且时间在张某之前,因此该取得管辖权。张某不满,来电质问你不是说对方应当在深圳吗这篇文章很有用,把他分享到新浪微博!
十、"用人单位和用人地不在同一省的劳动争议应由哪一地的仲裁组织管辖?"
原告就被告原则,应该以你的户籍所在地为管辖法院,你能够提议管辖权异议原告就被告原则,应该以你的户籍所在地为管辖法院,你能够提议管辖权异议原告就被告原则,应该以你的户籍所在地为管辖法院,你能够提议管辖权异议
以上这些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劳动争议中约定管辖条款是否有效的的内容,如果还有什么疑问,继续查看更多相关专题知识。
一、修订劳动关系都有哪些意思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事实劳动关系的处理1、及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2、对不愿订立劳动合同的员工,要立即发出《劳动合同限期签订通知书》。3、法律规定,解除目前的事实劳动关
一、劳动纠纷,劳务合同纠纷,劳动合同纠纷,劳动合同纠纷 你好,关于劳动合同纠纷的解答如下 一、和解 和解是指当事人之间自行协商解决因合同发生的争议。 二、企业调解 合同纠纷合同当事人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可以要求有关机构调解如,一方或双方是国有企业的,可以要求上级机关进行
一、私人老板拖欠工资,也没有签合同该怎么办? 您好,关于“私人老板拖欠工资,也没有签合同该怎么办?”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关于"私人老板没有合同拖欠工资怎么办"回答如下所示工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发放,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提成等全部费用。拖欠或扣发工资违法,
一、劳动争议适用三年诉讼时效吗,规定是什么 法律分析劳动争议不适用三年诉讼时效。我国法律规定,关于劳动争议一般适用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发生争议适用仲裁前置程序,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
一、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仲裁的程序 申请劳动仲裁程序具体如下1、提交申请书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书,并按照被申请人数提交副本。2、仲裁受理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3、开庭审理仲裁庭应当于开庭的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
一、法院受理劳动纠纷案件多长时间开庭,法律上的具体规定 法院受理劳动纠纷案件多长时间开庭,法律当中并没有做出确切的规定。但是从时间上来看的话,大概是在十几天二十天左右的时间就会安排开庭审理,毕竟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的时候也是有具体的全部审理期限的要求的。二、法院受理再审民事案件要什
一、劳动纠纷案件审理时间是多久? 其法律依据为民事诉讼法的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审理期限到期后,双方当事人同意继续适用简易程序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审理期限
一、请问在工地干活老板不给工资,应该怎么办 1、拖欠工资,不发工资、也可以到劳动局监察大队投诉。由于公司未能按时发放劳动报酬,当事人可以申请解除劳动合同和劳动关系,并要求经济补偿。当事人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行政部门进行举报,由劳动监察大队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劳动监察大队协调不成的
一、公司撤销岗位算违法吗 2、如果公司未依照以上程序进行裁员,则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支付赔偿金;3、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
一、规定用人单位员工普通工作日加班加班工资计算方式 加班费计算公式劳动者自愿加班,可以按照公司的规定领取加班工资,但是是不能要求用人单位发放加班工资的。只有当用人单位安排加班时,才需支付加班工资。1、正常工作日安排加班的,需支付1.5倍工资工作日加班费计算方式月基本工资÷21.7
一、用人单位职员国家法定节假日加班加班工资结算方法 加班费计算公式劳动者自愿加班,可以按照公司的规定领取加班工资,但是是不能要求用人单位发放加班工资的。只有当用人单位安排加班时,才需支付加班工资。1、正常工作日安排加班的,需支付1.5倍工资工作日加班费计算方式月基本工资÷21.7
一、申请工伤保险待遇时效是多长时间? 【工伤认定】《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可以直接向单位所在地劳动保障
一、提前一个月提出辞职,但是不批准,是否可以走,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提前一个月提出辞职申请后,不管单位批不批准都可以走。解除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法》赋予劳动者的权利,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
一、申请了劳动仲裁,合同纠纷仲裁裁决期限是多长时间 1、作出裁决的期限为仲裁庭在组庭后6个月内作出裁决书。2、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
一、我国规定公司职员加班工资有几类可以领 加班费计算公式劳动者自愿加班,可以按照公司的规定领取加班工资,但是是不能要求用人单位发放加班工资的。只有当用人单位安排加班时,才需支付加班工资。1、正常工作日安排加班的,需支付1.5倍工资工作日加班费计算方式月基本工资÷21.75÷8×加
一、申请仲裁人事仲裁反申请是什么 你好,我来为您解答什么是仲裁反申请这个问题 个人申请劳动仲裁的时候又被单位反申请,当事人按照正常程序参与仲裁就可以,只要有理有据,就可以能够依法维权。 反申请是指在已经开始的仲裁程序中,被申请人以原仲裁申请人为被申请人,向仲裁委员会提出的与原
一、实习生劳动纠纷律师费标准有哪些 【计时收费】(一)适用范围全部律师服务事项(二)收费标准200-2000元/小时【计件收费】(一)适用范围一般适用于不涉及财产关系的法律事务。(二)收费标准1、刑事案件1、侦查阶段 2000-15000元2、审查起诉阶段 2000-15000元
一、规定企业职工普通休息日加班加班工资结算方法 加班费计算公式劳动者自愿加班,可以按照公司的规定领取加班工资,但是是不能要求用人单位发放加班工资的。只有当用人单位安排加班时,才需支付加班工资。1、正常工作日安排加班的,需支付1.5倍工资工作日加班费计算方式月基本工资÷21.75÷
一、公司重组调岗纠纷找律师大约多少钱 ⑴ 无财产争议案件普通民事、经济、行政案件,不涉及财产的,案件性质、复杂程度、工作所需耗费时间等因素,在6000—100000元之间协商收取;外地民事、经济、行政案件不涉及财产的,代理费不低于20000元 [2 ;⑵ 法律文书代为撰写、修改
一、劳动法规定加班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加班时间如下: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