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扶养人生活费包括赡养费吗?
一、什么是被抚养人被扶(抚)养人生活费是指患者在发生医疗事故前,造成受害人生前或丧失劳动能力以前扶养的人扶养来源的丧失,向受其扶(抚)养者提供的必要生活费用。计算该项赔偿额时应注意被抚养人的法律特征(构成要件)1、被扶养人须是侵权行为的非直接受害人2、被扶养人须是直接受害人生前或致残前扶养的人3、被扶养人须是因侵权行为而致其法定扶养权利丧失的人4、被扶养人须是因此而享有法定扶养赔偿请求权的人END二、被扶养人生活费的标准是什么被扶(抚)养人生活费的标准
1、被扶(抚) 养人以患者生前或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抚)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条例》规定,确定被扶(抚)养人的标准有两项,一是受患者生前或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抚)养,二是没有劳动能力。实践中,被扶(抚)养人的范围包括患者的未成年子女(亦应包括已成年但尚无劳动收入的大学在校学生)、无劳动收入的配偶、患者的父母以及其他确受其实际扶(抚)养且无劳动能力者。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患者父母而言,该项费用应称为“赡养费”。
2、《条例》没有规定“丧失劳动能力”的认定标准,也没有说明是全部丧失劳动能力还是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对此,可参照其他相关规定加以确定。原劳动部《工伤保险办法》第14条规定,各级劳动鉴定委员会应当按国家制定的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对因工负伤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伤残后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和护理依赖程度进行等级鉴定。符合评残标准1~4级为全部丧失劳动能力;
5~6级为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7~10级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3、当存在多个扶(抚)养义务人时,医疗机构仅承担患者应承担的扶(抚)养费份额。例如,患者兄弟姐妹三人,母亲已去世,父亲健在,受患者生前扶(抚)养且无劳动能力。在此情况下,由于患者父亲的抚养(实为赡养)义务人为三人,因此医疗机构只承担三分之一的抚养费份额。
4、扶(抚)养费的具体计算方法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对不满16周岁的,扶养到16周岁。对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2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5、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患者被扶(抚)养人生活费的计算。最高人民法院《若干意见》第147条规定,侵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依靠受害人实际扶(抚)养而又没有其他生活来源的人要求侵害人支付必要生活费的,应当予以支持,其数额实际情况确定。《条例》及最高法院司法解释中“丧失劳动能力”一词应包括了“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情形。关于该项费用,笔者认为,可先按全部丧失劳动能力者的方法计算,再患者伤残等级按比例折算。但是,由于现行支付标准已经很低(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如果再按比例折算则有失公允。因此司法实践中多是按全部丧失劳动能力标准计算。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伤残等级为6~10级的残疾者是否需要支付被扶(抚)养人生活费,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6、被抚养人生活费赔偿金额=被抚养人的人数×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抚养年限以上就是被扶养人生活费赡养费,具体有什么规定的回答,你可以参考一下。
听律网引用法规
[1]《工伤保险办法》 第14条
[1]《若干意见》 第147条
二、被抚养人的生活费需要赔偿吗?
不一定赔偿。5级残疾者,
6--10级的残疾者不赔偿被抚养人生活费。
关于必要生活费的期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对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对无劳动能力的人生活费计算20年。但60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抚养费少计一年,最低不少于十年。被抚养人75周岁以上的抚养费至少五年。
三、被抚养人生活费必须交吗,法律是如何确定的。
专业分析
刑事案件没收个人财产中,被抚养人的生活费是不能没收的,被抚养人的生活费,属于人身性质的,需要保障其基本生活。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五十九条规定,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
没收全部财产的,应当对犯罪分子个人及其扶养的家属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在判处没收财产的时候,不得没收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者应有的财产。
【温馨提示】
以上的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想了解其他的法律问题,可以在线咨询相关的律师,我们会为您详细的解答。
听律网引用法规
[1]《刑法》 第五十九条
四、被抚养人生活费必须交吗?
专业分析
刑事案件没收个人财产中,被抚养人的生活费是不能没收的,被抚养人的生活费,属于人身性质的,需要保障其基本生活。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五十九条规定,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
没收全部财产的,应当对犯罪分子个人及其扶养的家属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在判处没收财产的时候,不得没收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者应有的财产。
听律网引用法规
[1]《刑法》 第五十九条
五、被抚养人每月的生活费是怎么计算的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解答如下, 被抚养人生活费如何计算【计算依据】被抚养人生活费的法律依据2003年12月29日,最高人民公布了《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已于2004年5月1日起施行。《解释》第二十八条规定“被扶养人生活费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有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计算方法】案例一黄某(农村居民)于发生交通事故死亡,生前被抚养人有一个儿子4岁,母亲65岁,有三个子女抚养,主张被抚养人费计算如下儿子的计算公式上年度人均消费性(城镇/农村)支出×(18岁-实际年龄)÷抚养人数=被抚养人生活费10225元(农村标准)×(18岁-4岁)÷2人(父母)母亲的计算公式上年度人均消费性(城镇/农村)支出×(20年-60周岁以上每增加一岁)÷抚养人数=被抚养人生活费10225元(农村标准)×(20年-5岁)÷3人(子女)案例2 多个被抚养人计算案例2010年我在上海浦东新区,处理一个多个被抚养人交通赔偿案件,事故中死亡的当事人有二个孩子,分别为7岁,2岁,父母丧失生活来源与劳动能力,分别为57岁,58岁,父母共有二个子女,其计算被抚养人生活费如下先进行分别计算出每一个人年平均生活费,然后相加,如果超出上年度人均收入,则按照一个人标准计算,经此案例计算父亲1953年出生,20年×9804元÷2子女=98040元母亲1953年1月13日生,(57岁)20年×9804元÷2子女=98040元长子2003年9月18日生,7岁(18岁-7岁)×9804元÷2人=53922元次子 2008年6月16日生 2岁(18岁-2岁)×9804元÷2人=78432元上述合计
98040+
98040+
53922+
78432=328434元但依据此计算已走出上年度人均消费性9804元的标准支出,为此计算实际计算依据
9804×20年=
196080
听律网引用法规
[1]《解释》 第二十八条
六、被抚养人生活费被抚养人的劳动能力来确定。
被扶养人生活费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的,赔偿义务人只赔偿受害人依法应当负担的部分。被扶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额。
七、被抚养人的生活费标准在交通事故中对死亡的被抚养人进行赔偿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相关的司法解释,被扶养人生活费是按照被扶养人实际生活情况来确定计算标准的,在农村生活的按农村标准计算,在城镇生活的按城镇标准。比如,交通事故中被害人系在城镇务工的农民,那么他的伤残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就按城镇标准计算,如其未成年的子女或需赡养的父母在农村生活的,则农村标准计算被扶养人生活费,如在城镇生活的则城镇标准计算,当然农村户口的要按城镇标准计算需要提供在城镇生活的证据。
八、被扶养人死亡的被扶抚养人需要支付生活费吗?
需要给的;因交通事赦死亡或致残而丧失劳动能力者,如果其生前或丧失劳动能力前负有扶养他人义务的,对其除了要赔偿其他项目的损失外,还应承担其被扶养人生活费一项的损失。使其被扶养人不致因扶养者的死亡或致残而无所依靠,以保证其生活的起码费用需要。对被扶养人生活费一项的赔偿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是这样规定的“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的、没有其他生活来源的人为限,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居民生活困难补助标准计算。对不满16周岁的人扶养到16周岁,对无劳动能力的人扶养20年。但50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1岁减少1年,最低不少于10年,70岁以上的按5年计算。对其他的被扶养人扶养5年。”这一规定,被扶养人只限于死者或残者实际扶养又没有其他生活来源的人,除此之外的人不能取得被扶养人生活费;扶养费的计算以事故发生地居民生活困难补助标准计算;给付生活费的年限最高为20年,最低为5年。
以上这些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被抚养人每月应该给抚养人生活费吗?的内容,如果还有什么疑问,继续查看更多相关专题知识。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虽是强制义务,但绝大多数情形是父母自觉自愿地履行其义务为,法律和社会公力无须过多干预或介入。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虽是强制义务,但绝大多数情形是父母自觉自愿地履行其义务为,法律和社会公力无须过多干预或介入。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虽是强制义务,但绝大多数情形是父母自觉自愿地履行其义务为,法律和社会公力无须过多干预或介入。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虽是强制义务,但绝大多数情形是父母自觉自愿地履行其义务为,法律和社会公力无须过多干预或介入。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虽是强制义务,但绝大多数情形是父母自觉自愿地履行其义务为,法律和社会公力无须过多干预或介入。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虽是强制义务,但绝大多数情形是父母自觉自愿地履行其义务为,法律和社会公力无须过多干预或介入。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虽是强制义务,但绝大多数情形是父母自觉自愿地履行其义务为,法律和社会公力无须过多干预或介入。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虽是强制义务,但绝大多数情形是父母自觉自愿地履行其义务为,法律和社会公力无须过多干预或介入。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虽是强制义务,但绝大多数情形是父母自觉自愿地履行其义务为,法律和社会公力无须过多干预或介入。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虽是强制义务,但绝大多数情形是父母自觉自愿地履行其义务为,法律和社会公力无须过多干预或介入。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虽是强制义务,但绝大多数情形是父母自觉自愿地履行其义务为,法律和社会公力无须过多干预或介入。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虽是强制义务,但绝大多数情形是父母自觉自愿地履行其义务为,法律和社会公力无须过多干预或介入。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虽是强制义务,但绝大多数情形是父母自觉自愿地履行其义务为,法律和社会公力无须过多干预或介入。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虽是强制义务,但绝大多数情形是父母自觉自愿地履行其义务为,法律和社会公力无须过多干预或介入。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虽是强制义务,但绝大多数情形是父母自觉自愿地履行其义务为,法律和社会公力无须过多干预或介入。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虽是强制义务,但绝大多数情形是父母自觉自愿地履行其义务为,法律和社会公力无须过多干预或介入。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虽是强制义务,但绝大多数情形是父母自觉自愿地履行其义务为,法律和社会公力无须过多干预或介入。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虽是强制义务,但绝大多数情形是父母自觉自愿地履行其义务为,法律和社会公力无须过多干预或介入。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虽是强制义务,但绝大多数情形是父母自觉自愿地履行其义务为,法律和社会公力无须过多干预或介入。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虽是强制义务,但绝大多数情形是父母自觉自愿地履行其义务为,法律和社会公力无须过多干预或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