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人身侵权 > 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行为效力是什么限制的行为效力有哪些?

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行为效力是什么限制的行为效力有哪些?

来源:法否网 2025-07-14 01:28:19 3 人看过
立即咨询 咨询助手 当前在线

建议继续咨询我并更详细描述自身情况,以获得更多律师解答,24小时在线。

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行为效力是什么限制的行为效力有哪些?
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行为效力是什么限制的行为效力有哪些?

一、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效力

1、纯粹受益和行为能力;

2、行为能力以外的双方行为是效力待定
(但签订合伙协议是无效的,因为合伙企业法规定,合伙人必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3、行为能力以外的单方行为无效(如遗嘱)。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除了可以通过年龄来进行界定,还可以通过心智健全来判断,即依据自然人的意思能力(认知能力)、意志能力来判断。
自然人意志能力的有无、高低,除了受自然人生理条件的影响之外,还受诸多社会性因素影响,包括自然人的财力状况、品德修养、生活自制能力等。
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需要法律的保护的。
还有其他法律问题,上听律网网咨询律师吧。

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获得纯利益的,如果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该民事行为是有效的。如果实施其他民事行为的,该民事行为属于效力待定的行为,需要经过其法定代理人追认才能生效。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二十二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民法典》生效时间为2021年1月1日)。

听律网引用法规
[1]《民法典》 第二十二条

三、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效力

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效力问题需要具体情况分析,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如果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是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而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也就是实施的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效力待定的,需要经过其监护人的追认才能生效。此外相对人也享有催告的权利,而法定代表人在收到催告通知后三十日内予以追认,在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也有撤销的权利。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听律网引用法规
[1]《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五条

四、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

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获得纯利益的,如果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该民事行为是有效的。如果实施其他民事行为的,该民事行为属于效力待定的行为,需要经过其法定代理人追认才能生效。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二十二条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听律网引用法规
[1]《民法典》 第二十二条

五、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行为效力

1、纯粹受益的行为能力有效2、行为能力以外的双方行为是效力待定(但签订合伙协议是无效的,因为合伙企业法规定,合伙人必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3、行为能力以外的单方行为无效(如遗嘱);

六、限制行为能力人监护人是这些人的守护者

法律分析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是未成年人的父母,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一)配偶;(二)父母;(三)成年子女;(四)其他近亲属;(五)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二十七条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律师提示以上是为大家整理的“哪些是限制行为能力人,谁是这种人的监护人”相关。更多相关问题解答,你可以点击页面咨询按钮,描述您要咨询的法律问题,我们将根您的据描述为您匹配合适的律师。相关补充1监护人的确定是怎么的,监护人有哪一些监护职责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确定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未成年人的父母是他们的监护人,等等。监护人的职责

1、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

2、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3、代理进行民事活动和民事诉讼活动。相关补充2监护人与代理人的区别是哪些法定代理人与监护人的区别(一)设定两者的目的不同。法律设定监护人的目的是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解决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民事行为能力方面的障碍。而法律设定法定代理人的目的则在于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行为和诉讼行为,使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通过法定代理人的代理,能积极参加民事活动和诉讼活动,满足自己的利益。(二)责任不同。法定代理人是法律赋予监护人一种法定的身份,以便监护人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职责。(三)身份不同。在实际生活中,监护人有时是一身兼二职,即被告人与代理人的身份。如果只将其列为法定代理人,不明确其民事被告人的身份,就意味着监护人本人不是诉讼当事人,而只是刑事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其本身职责只是代为诉讼行为,与诉讼结局并无利害关系。

听律网引用法规
[1]《民法典》 第二十七条

七、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可能的监护人。

《民法通则》第十七条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一)配偶;(二)父母;(三)成年子女;(四)其他近亲属;(五)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讼的,由人民裁决。没有第一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听律网引用法规
[1]《民法通则》 第十七条

八、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限制行为是否有效?

法律分析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效力问题需要具体情况分析,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如果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是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而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也就是实施的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效力待定的,需要经过其监护人的追认才能生效。此外相对人也享有催告的权利,而法定代表人在收到催告通知后三十日内予以追认,在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也有撤销的权利。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律师提示以上是对“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限制行为有效吗?”的问题解答。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它问题可以点击页面按钮咨询,我们安排专业律师为您答疑。相关补充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概念有哪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指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现在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亲自实施与自己智力、精神状况相适应的行为,并承担相应的行为后果。超出自己智力、精神状况的行为,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相关补充2无民事或限制行为能力人侵权要如何办?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其监护人对被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如果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财产的,损害赔偿的费用从其财产中支付。

听律网引用法规
[1]《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五条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延伸阅读:
吉林省人身损害赔偿标准
交通事故人伤害伤残鉴定标准2023年的规定是什么?
人身损害赔偿人身伤害赔偿的
起诉状原告被告诉讼请求
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行为效力是什么限制的行为效力有哪些?

以上这些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行为效力是什么限制的行为效力有哪些?的内容,如果还有什么疑问,继续查看更多相关专题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