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遗产继承 > 代位继承和转继承的区别

代位继承和转继承的区别

来源:法否网 2025-08-07 15:04:56 5 人看过
立即咨询 咨询助手 当前在线

建议继续咨询我并更详细描述自身情况,以获得更多律师解答,24小时在线。

代位继承和转继承的区别
代位继承和转继承的区别

一、代位继承转继承和代位承继

关于代位继承转继承 这个问题,代位继承是和本位继承相对应的一种继承制度,是法定继承的一种特殊情况。它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时,由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替先死亡的长辈直系血亲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一项法定继承制度,又称间接继承、承租继承。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继承人,称被代位继承人,简称被代位人。

二、继承与代位继承的区别

你好,你的转继承与代位继承区别的提问,我做出以下回答代位继承是和本位继承相对应的一种继承制度,是法定继承的一种特殊情况。它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时,由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替先死亡的长辈直系血亲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一项法定继承制度,又称间接继承、承租继承。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继承人,称被代位继承人,简称被代位人。代替被代位人继承遗产的人称代位继承人,简称代位人。

三、转继承和代位继承法律上的差异与适用标准

【问题解析】
转继承和代位继承不能同时发生。

1、代位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辈血亲代位继承。
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继承。

2、转继承是指继承开始后,继承人于遗产分割前死亡,并没有放弃继承的,该继承人应当继承的遗产转给其继承人,但是遗嘱另有安排的除外。
同一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是不可以同时发生代位继承与转继承的,它们的发生条件相互冲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二条继承开始后,继承人于遗产分割前死亡,并没有放弃继承的,该继承人应当继承的遗产转给其继承人,但是遗嘱另有安排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条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辈血亲代位继承。
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继承。
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被代位继承人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温馨提示】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获得专业解答!
【点击快速获取专业回答】
听律网在线咨询随时为你解答疑惑、给出专业的法律建议。

听律网引用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五十二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条

四、代位继承后是否可以再转继承?

法律咨询解答
代位继承后是可以再转继承的。转继承和代位继承都是因继承人死亡无权行使继承权而发生的、由继承人的继承人行使被继承人的财产继承。《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二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于遗产分割前死亡,并没有放弃继承的,该继承人应当继承的遗产转给其继承人,但是遗嘱另有安排的除外。因此代位继承后是可以再转继承的。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条、第一千一百五十二条

听律网引用法规
[1]《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五十二条
[1]《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条
[2]《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五十二条

五、代位继承只适用于法定继承吗?法律上的具体规定?

代位继承的确只能适用于法定继承,也就是在一份遗产的分割中,原来的被继承人的继承人比被继承人先死亡,那这时候继承人就不能够再自己继承遗产,但如果继承人是有子女的,那么就由该子女对原来的遗产进行继承。

六、代位继承和代理继承定义、实践和法律问题

  一,代位继承人的子女无权继承代位继承人的份额,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他的父亲或者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二,用最通俗的方法来说明“代位继承只适用于(外)祖父母去世时,其子女先于他们去世的,由(外)孙子女代父母取得代位继承权。”而不能是(外)孙子女的子女代外公外婆来继承其父母的遗产。这种情况,应该由第二顺位继承人继承该遗产。  三,请看相关规定  《继承法》第十一条“ 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他的父亲或者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听律网引用法规
[1]《继承法》 第十一条

七、代位继承不可转继承吗?

转继承和代位继承都是因继承人死亡无权行使继承权而发生的、由继承人的继承人行使被继承人的财产继承,《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第一千一百五十二条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于遗产分割前死亡,并没有放弃继承的,该继承人应当继承的遗产转给其继承人,但是遗嘱另有安排的除外。因此代位继承了是可以再转继承的。

听律网引用法规
[1]《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五十二条

八、"代位继承与转继承的区别在于继承关系,代位和转继承是同一类继承方式的两种方式。"

转继承是指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实际接受遗产前死亡,该继承人的法定继承人代其实际接受其有权继承的遗产。代位继承与转继承一样,都存在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两人都死亡的事实,都是被继承人的子女的子女最终取得遗产。但是代位继承与转继承之间亦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转继承可以说是两个直接继承的连续,也即被继承人死亡后,被继承人的子女直接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此时该子女的继承权由被继承人生前的继承期待权转变为既得权,只不过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继承人死亡,该继承人的继承权转有继承人的子女直接继承的一种制度。代位继承则是由代位继承人一次性间接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具有替补继承的性质,相当于第一顺序继承人。

2.转继承发生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继承人死亡,代位继承则是在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条件下发生的。

3.转继承权人是死亡继承人的所有继承人,代位继承人则只能是被代位继承人的晚辈直系血亲,范围更窄。

4.转继承不仅仅适用于法定继承,而且适用于遗嘱继承和遗赠,代位继承只能使用于法定继承。 代位继承功能是为了保障已亡继承人的子女正常生活的一种功能,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使家族能够正常的繁衍。但继承人死亡无疑给其子女带来了精神上的创伤和生活上的压力。如果被继承人修改遗嘱,则继承人的子女应用转继承或许可以获得更高的遗产份额,减轻生活压力。实际上应该多考虑已亡继承人的子女所分得的遗产份额,哪种方式他们获得的多就按照哪种方法办。

九、转继承和代位继承是否有次数限制?

转继承和代位继承没有次数限制,但有严格的条件限制。一)转继承的条件是

1、继承人于被继承人死亡后遗产分割前死亡。

2、继承人未丧失继承权,也未放弃继承权。二)代位继承的条件是第一,被代位人必须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第二,先死亡的被代位人,必须是被继承人的子女第三,代位继承人必须是被代位人的晚辈直系血亲。第四,被代位人生前必须享有继承权第五,代位继承只适用于法定继承,在遗嘱继承中不适用。

十、代位继承权和转继承的区别

代位继承和转继承都是因继承人死亡无权行使继承权而发生的、由继承人的继承人行使被继承人的财产继承,但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

1、继承人死亡的时间不同。代位继承是被继承人的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或与被继承人同时死亡;转继承是被继承人的继承人在继承活动开始之后,遗产处理之前死亡。

2、继承的不同。代位继承是继承人的子女直接参与对被继承人遗产的分割,与其他有继承权的人共同参与继承活动;转继承的继承只能对其法定继承人应继承的遗产进行分割,不能与被继承人的其他合法继承人共同分割被继承人的遗产。

3、继承人的范围不同。代位继承只能发生与被继承人有直系血亲或拟制血亲的子女范围内,如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且不受辈份限制,均可成为代位继承人;转继承人却不仅限于有直系血亲或拟制血亲的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范围内,由于转继承是继承继承人的遗产,因此,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的子女、配偶、父母都有继承权。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延伸阅读:
民法典继母的遗产可以继承吗
代写遗嘱有效条件有什么规定应该如何处理
遗产继承公证需要多长时间?遗产公证需要多久?
招出去的儿子的继承权
农村宅基地城镇户口可以继承吗?

以上这些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代位继承和转继承的区别的内容,如果还有什么疑问,继续查看更多相关专题知识

  • 民法典继母的遗产可以继承吗

    2025-09-074 人看过

    遗产继承是指生前享有财产因死亡而转移给他人的死者为被继承人。遗产继承的方式有四种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抚养协议、法定继承。

  • 农村宅基地城镇户口可以继承吗?

    2025-09-073 人看过

    遗产继承是指生前享有财产因死亡而转移给他人的死者为被继承人。遗产继承的方式有四种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抚养协议、法定继承。

  • 遗产继承公证需要多长时间?遗产公证需要多久?

    2025-09-078 人看过

    遗产继承是指生前享有财产因死亡而转移给他人的死者为被继承人。遗产继承的方式有四种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抚养协议、法定继承。

  • 招出去的儿子的继承权

    2025-09-075 人看过

    遗产继承是指生前享有财产因死亡而转移给他人的死者为被继承人。遗产继承的方式有四种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抚养协议、法定继承。

  • 代写遗嘱有效条件有什么规定应该如何处理

    2025-09-074 人看过

    遗产继承是指生前享有财产因死亡而转移给他人的死者为被继承人。遗产继承的方式有四种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抚养协议、法定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