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经营 > 公司经营纠纷 > 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的区别股东身份的区分

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的区别股东身份的区分

来源:法否网 2025-03-11 00:42:12 10 人看过
立即咨询 咨询助手 当前在线

建议继续咨询我并更详细描述自身情况,以获得更多律师解答,24小时在线。

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的区别股东身份的区分
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的区别股东身份的区分

一、隐名股东和显名股东的区别隐位股东和隐位投资者的区别。

隐名股东是指为了规避法律或出于其他原因,借用他人名义设立公司或者以他人名义出资,但在公司的章程、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中却记载为他人的出资人。显名股东,是指在公司隐名投资过程中,约定将隐名股东的出资以自己名义出资、登记的一方当事人。对于法律实务中对于显名股东和隐名股东认定的问题,认定隐名股东的股东身份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实际出资;二是不存在规避国家强制性法律规定的情形,如利用国家对某些特殊群体的优惠政策,规避法律对主体的限制等。《公司法》第33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应当置备股东名册。记载于股东名册的股东,可以依股东名册主张行使股东权利。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其出资额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未经登记或者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引用法规
[1]《公司法》 第33条

三、显名股东与隐名股东都具有对外代表公司的权利吗?

隐名股东由于没有在工商管理部门进行权权登记,是不具有对外代表公司权利的。能对外代表公司的只有企业法人或者企业负责人、显名股东等。公司法的相关的规定,记载于股东名册的股东,可以依股东名册主张行使股东权利。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未经登记或者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风险提示隐名股东的风险姓名未登记在股东名册中,所以在实践中,隐名股东有如下风险
(一)因规避法律,引起的股东资格甚至公司法人人格被否定的风险;
(二)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法律风险;
(三)隐名股东不能依其与实际投资人的合同约定或与其他发起人之间的设立协议,直接取得股东资格。

四、股权代持与隐名股东的区别和法律规定

对隐名股东和股权代持来说,产生的方式不同,法律概念不同,所承担的法律义务不同,隐名股东和显名股东是相对应的,是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但是不以自己的名义参与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参与公司的股东大会。

五、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有什么不同?

隐名股东和显名股东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公司的实际出资人,另一个是公司的挂名股东,隐名股东需要对公司履行出资责任,但是不会在公司的股东名册上找到他,隐名股东和显名股东之间需要签订协议。

六、隐名股东和显名股东有什么区别如何区别公司中显名和隐名部分的股东?

你好,工商登记注册的叫显名股东,未登记注册的叫隐名股东,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是隐名股东不得出席股东行使表决权,以及公司法规定的必须以股东身份才能行使的权利。至于隐名股东的其他权利义务,主要由合同来约定。公司的合同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是有效的。

七、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的区别以及承担责任的区别

1.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其他股东及公司之间 当事人对股东资格有明确的协议约定,公司内部股东知道或应当知道这一事实,隐名股东在事实上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和资产收益,已实际以股东身份行使权利,应确认其股东资格,保护其应有的股东权益,对内承担法定股东责任。若双方未约定实际出资人为股东或者承担投资风险,且实际出资人也未以股东身份参与公司管理或者未实际享受股东权利的,显名股东实际行使和操纵因隐名股东出资带来的股东受益,公司其他股东对隐名股东的股东受益存在事实不知情。这时,双方之间关系名为隐名股东实为投资借款,不应认定为隐名投资关系,可按债权债务关系处理。

2.隐名股东与第三人之间 隐名股东作为公司实际股东,应在显名股东认缴的出资额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即与显名股东一起对公司第三人承担连带责任。

八、隐名股东和显名股东在公司中的责任和法律责任

1.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其他股东及公司之间   当事人对股东资格有明确的协议约定,公司内部股东知道或应当知道这一事实,隐名股东在事实上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和资产收益,已实际以股东身份行使权利,应确认其股东资格,保护其应有的股东权益,对内承担法定股东责任。若双方未约定实际出资人为股东或者承担投资风险,且实际出资人也未以股东身份参与公司管理或者未实际享受股东权利的,显名股东实际行使和操纵因隐名股东出资带来的股东受益,公司其他股东对隐名股东的股东受益存在事实不知情。这时,双方之间关系名为隐名股东实为投资借款,不应认定为隐名投资关系,可按关系处理。   

2.隐名股东与第三人之间   隐名股东作为公司实际股东,应在显名股东认缴的出资额范围内对承担责任,即与显名股东一起对公司第三人承担连带责任。

九、隐名股东与显明股东的经济纠纷

先报警固定证据,然后协商

十、隐名股东股东身份隐匿的一种方式隐名持股一种隐藏身份的股东身份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隐名股东就是“实际出资人”,虽然不是公司名义上的股东,但却依据和“名义股东”之间的协议,实际享有股东权利和利益。您说的“大股东”如果是和你签订了协议的股东,可以依据双方签订的协议起诉到人民法院。

引用法规
[1]《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条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延伸阅读:
隐名股东是否构成抽逃出资罪?
股东抽逃出资公司的债权人可以要求董事、高管承担责任吗
抽逃出资数额巨大的标准
抽逃出资是否要承担侵权责任法律上如何规定的抽躲
股东向公司借款这个行为是否构成抽逃出资

以上这些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的区别股东身份的区分的内容,如果还有什么疑问,继续查看更多相关专题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