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治安管理 > 提起劳动纠纷诉讼应具备哪些条件?国家的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提起劳动纠纷诉讼应具备哪些条件?国家的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来源:法否网 2025-08-09 07:16:04 4 人看过
立即咨询 咨询助手 当前在线

建议继续咨询我并更详细描述自身情况,以获得更多律师解答,24小时在线。

提起劳动纠纷诉讼应具备哪些条件?国家的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提起劳动纠纷诉讼应具备哪些条件?国家的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一、"提起劳动纠纷诉讼应具备哪些条件?"

我国法律对提起劳动纠纷诉讼应具备哪些条件有以下规定:
劳动争议案件有前置程序,即先到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一裁终局的案件,用人单位不能起诉,只能申诉)。超过15日没有起诉的,仲裁书发生法律效力,等同于法院判决书。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向法院起诉的程序持仲裁书、仲裁委员会的送达回证、民事起诉状向人民法院立案庭提起诉讼,然后按法院的指示进行。 也可以委托律师代理。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解决条例

要具备下列条件

1.起诉人必须是劳动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即用人单位或劳动者。

2.必须有明确的被告。

3.必须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

4.必须经劳动争议仲裁机关仲裁。

5.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限内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第50条,当事人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听律网引用法规
[1]《劳动争议调解仲裁》 第50条
[2]《劳动争议调解仲裁》 第四十七条

四、提起劳动诉讼需具备的必要条件和法律规定

当事人提起劳动纠纷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起诉人必须是劳动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即用人单位或劳动者。

2、必须有明确的被告。

3、必须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

4、必须经劳动争议仲裁机关仲裁。

5、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限内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听律网引用法规
[1]《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九条

五、劳动争议的诉讼条件需具备哪些条件?

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提起劳动纠纷诉讼要具备哪些条件1、人必须是劳动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即用人单位或劳动者。是与劳动争议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劳动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因此,相互形成劳动法律关系的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行政和劳动者,都可以作为人提起劳动纠纷诉讼。劳动者在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相一致时,由劳动者个人作为当事人一方参加诉讼。当事人因故不能的,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其他人员则无权。

2、必须有明确的被告。劳动争议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提讼,必须明确被诉人即对方当事人。如果原告不知道是谁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则会出现无人应诉的情况,也无法进行诉讼,人民也无从审理。在明确劳动争议诉讼被告的同时,应当指出,原告不得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劳动行政部门作为劳动争议诉讼案件的被告或第三人。这主要是由于他们不具有劳动争议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

3、必须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具体的诉讼请求,是指原告向人民法提讼所要求解决问题。它包括以下三种一是给付的请求,即请求人民认定原告的请求权,责令对方履行义务,如给付工资、劳动保险、资金等;二是确认的请求,即请求人民确认原告与被告之间存在或不存在某种实体法律关系,如确认劳动合同关系有效或无效,确认职工与企业存在的劳动关系,企业不得开除、除名、辞退等;三是变更的请求,即请求人民改变或消灭当事人之间原有的劳动法律关系,如改变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关系等。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要有事实,包括劳动争议是如何发生的、争议的等,还包括劳动争议的证据事实,即能证明劳动争议案件的一切材料。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4、必须经劳动争议仲裁机关仲裁。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不能就劳动争议直接向人民提讼,只有先向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后,不服仲裁裁决的,才有权。如果当事人就劳动争议问题在仲裁机关的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并已发生法效力,当事人也无权向人民提讼。

5、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限内提讼。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应当自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超过期限的,一般不予受理。如果由于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逾期的,则应向人民提供证据予以说明。凡是同时具备上述条件的当事人都可以向人民提起劳动争议诉讼,人民应当受理。当事人的,应当向人民提交状。

六、集体劳动诉讼有哪些规定?如果起诉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你好,要如何进行集体劳动诉讼有什么规定这个问题,我搜集了一些资料,愿采纳 一、劳动纠纷案件应当先申请劳动仲裁,在仲裁不服的情况下才能向法院起诉 二、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三、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七、劳动者提起劳动纠纷诉讼需要具备的必要条件

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劳动者提起劳动纠纷诉讼需要什么条件起劳动纠纷诉讼是劳动纠纷双方当事人行使诉权的一种表现。劳动纠纷当事人对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提起劳动纠纷诉讼,要求人民按照司法程序处理纠纷,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劳动纠纷当事人提讼,必须具备法定的讼条件。法律、法规的规定,当事人提起劳动纠纷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人必须是劳动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即用人单位或劳动者。是与劳动争议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劳动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因此,相互形成劳动法律关系的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行政和劳动者,都可以作为人提起劳动纠纷诉讼。劳动者在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相一致时,由劳动者个人作为当事人一方参加诉讼。当事人因故不能的,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其他人员则无权。

2、必须有明确的被告。劳动争议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提讼,必须明确被诉人即对方当事人。如果原告不知道是谁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则会出现无人应诉的情况,也无法进行诉讼,人民也无从审理。在明确劳动争议诉讼被告的同时,应当指出,原告不得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劳动行政部门作为劳动争议诉讼案件的被告或第三人。这主要是由于他们不具有劳动争议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

3、必须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具体的诉讼请求,是指原告向人民法提讼所要求解决问题。它包括以下三种一是给付的请求,即请求人民认定原告的请求权,责令对方履行义务,如给付工资、、资金等;二是确认的请求,即请求人民确认原告与被告之间存在或不存在某种实体法律关系,如确认关系有效或无效,确认职工与企业存在的劳动关系,企业不得开除、除名、辞退等;三是变更的请求,即请求人民改变或消灭当事人之间原有的劳动法律关系,如改变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等。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要有事实,包括劳动争议是如何发生的、争议的等,还包括劳动争议的证据事实,即能证明劳动争议案件的一切材料。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4、必须经劳动争议仲裁机关仲裁。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不能就劳动争议直接向人民提讼,只有先向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后,不服仲裁裁决的,才有权。如果当事人就劳动争议问题在仲裁机关的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并已发生法效力,当事人也无权向人民提讼。

5、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限内提讼。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应当自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超过期限的,一般不予受理。如果由于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逾期的,则应向人民提供证据予以说明。凡是同时具备上述条件的当事人都可以向人民提起劳动争议诉讼,人民应当受理。当事人的,应当向人民提交状。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延伸阅读:
提起劳动纠纷诉讼应具备哪些条件?国家的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我国规定给员工买五险一金是必需的吗?
是否玩忽职守
有哪些情形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规定是什么是哪些
报案需要身份证吗?有没有法律规定

以上这些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提起劳动纠纷诉讼应具备哪些条件?国家的法律是怎么规定的?的内容,如果还有什么疑问,继续查看更多相关专题知识

  • 有哪些情形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规定是什么是哪些

    2025-11-0233 人看过

    治安管理是指公安机关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依靠群众,运用行政手段,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

  • 提起劳动纠纷诉讼应具备哪些条件?国家的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2025-11-026 人看过

    治安管理是指公安机关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依靠群众,运用行政手段,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

  • 是否玩忽职守

    2025-11-0112 人看过

    治安管理是指公安机关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依靠群众,运用行政手段,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

  • 报案需要身份证吗?有没有法律规定

    2025-11-0126 人看过

    治安管理是指公安机关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依靠群众,运用行政手段,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

  • 电子的真假判断标准

    2025-11-0193 人看过

    治安管理是指公安机关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依靠群众,运用行政手段,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