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证据调查 > 民事诉讼中证人的资格要求

民事诉讼中证人的资格要求

来源:法否网 2025-07-18 13:52:26 3 人看过
立即咨询 咨询助手 当前在线

建议继续咨询我并更详细描述自身情况,以获得更多律师解答,24小时在线。

民事诉讼中证人的资格要求
民事诉讼中证人的资格要求

一、"民事诉讼中的证人资格要求"

要正确理解证人的资格,应当掌握以下几点

1、凡是知道案件情况并有作证能力的人,都可以作为证人。“知道案件情况”,能够“辨别事非”,能够“正确表达”的人,是取得证人资格的绝对条件。是否作为证人,既不受性别、年龄、民族、出身、成分、文化程度、财产状况、思想觉悟、表现好坏、社会地位等限制,只要符合证人的条件,都可以作为证人。对案件的同一事实,如果有几个人同时知道,那么他们都可以作为证人,而不能互相代替。

2、生活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待证事项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作为证人。这是因为这些人由于感觉器官或者精神上的障碍,或者由于年龄关系,对于客观事物分不清是非,不能正确反映,不能正确表达思想,所以,不能提供对查明案件事实有意义的证言,不能作为证人。如果在生理上或者精神上虽然有某种缺陷,但是还能够辨别是非,能够正确表达的人,自然可以作为证人。

3、证人只能是当事人以外知道案件情况的人。案件的当事人由于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因此,不能作为证人。与当事人有亲属关系和其他密切关系的人虽然可以作为证人出庭作证,但由于上述关系的特殊性,一般而言,这些人作为证人所作的证言在证明力上要小于其他的证人证言。

4、证人有出庭作证的义务。如果证人不出庭作证,当事人就无法对其进行质询,不易判断证言的真实性。如果证人在人民组织双方当事人交换证据时出席陈述证言的,可视为出庭作证。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证据的规定,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经人民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词、视听资料或者通过视听传输技术采取作证。这里所指的视听资料应当是证人作证的音像资料。

二、民事诉讼证人出庭法条的要求是什么?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53条,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为证人。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证人。《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57条规定,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客观陈述其亲身感知的事实。

听律网引用法规
[1]《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53条
[1]《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57条

三、"民事诉讼中的证人出庭作证要求"

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要求是必须是证明的事实,与其年龄治理情况或者是健康状况相适应,还有就是证人能够客观陈述的自己亲身感受的事实。然后经过我们国家法律当中的规定提出申请之后就可以出庭作证了。

四、民事诉讼中证人是否必须出庭作证?

《民事诉讼法》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应当出庭作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
(一)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二)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三)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四)其他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
证人是否必须出庭作证需要在具体的案件中由法官证人的具体情况决定。

五、民事诉讼证人是否必须出庭作证?

不一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
(一)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二)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三)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四)其他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
证人是否必须出庭作证需要在具体的案件中由法官证人的具体情况决定。

六、在民事诉讼中,证人需要什么样的资格和要求?

关键看该证言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法院会甄别确认。

七、"在一起民事诉讼中,证人需要向法院递交书面证言吗?证人证言要求具体"

能够的,是要提交的,证人证言就是客观真实就能够了

八、民事诉讼中证人的询问方式有哪些?哪种最重要?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在民事证据调查程序中,对证人证言的调查有两种最为基本的方式,一种是交叉询问,即由双方当事人对证人进行主询问和反询问的方式,这是“当事人主控型”证据调查程序中对证人调查的主要方式;另一种是职权式询问,即由法官直接询问,这是“法官主控型”证据调查程序中对证人调查的主要方式。两者的区别是一种对抗与非对抗的区别。从世界各国的民事诉讼司法实践来看,英美法系国家多实施交叉式询问,大陆法系国家则多实施职权式询问。日本民事诉讼庭审调查中,呈现出当事人交叉询问和法官职权询问结合的状态,不是单纯地交叉询问,也不是单纯地职权询问,可称作结合式询问。此外,针对一些特殊情况,询问也有一些特殊的方式,可称作特殊式询问。这四种询问方式,各有不同的询问程序。

九、"上诉权民事诉讼中的判决和裁定"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限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判的,有权在裁判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第四十八条限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够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第四十九条限定,当事人有权委托代理人,提议回避申请,搜罗、提供证据,进行辩论,请求调解,提起上诉,申请执行。而诉讼代理人不是当事人,无上诉权。

听律网引用法规
[1]《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十四条
[2]《民事诉讼法》 第四十八条
[3]《民事诉讼法》 第四十九条

十、"因刑事被告人犯罪而被物质损失的人能否申请附带民事诉讼?"

法律规定,凡因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人以及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提出赔偿请求的,可以成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具体包括

1、被害人。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一般情况下,作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是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被害人作为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而遭受损失的当事人在要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

2、已死亡被害人的近亲属。在被害人已死亡的案件中由于当事人的死亡,其诉讼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均归于消灭,无法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而其民事权利又需要有人主张,因此,附带民事诉讼程序专门规定其近亲属可以起诉。近亲属的范围为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的‘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3、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在这种情况下,被害人因犯罪行为而遭受的损失,一般由其法定代理人承担。因此,由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有利于维护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民事权益。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延伸阅读:
申请证据保全的常见人群
证人作证资格有哪些要求?有没有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案件中证人是否必须出庭作证?
证人证言是法庭上必不可少的证据但有些情况下证人的证言
证人出庭作证,证人不出庭可以起诉吗?

以上这些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事诉讼中证人的资格要求的内容,如果还有什么疑问,继续查看更多相关专题知识

  • 证人出庭作证,证人不出庭可以起诉吗?

    2025-07-193 人看过

    审判活动中,证据的完整性影响着案件的走向,如刑事案件中,证据不全,不能对犯罪嫌疑定罪。法律禁止以非法和不正当的方法收集证据。

  • 证人作证资格有哪些要求?有没有法律依据?

    2025-07-193 人看过

    审判活动中,证据的完整性影响着案件的走向,如刑事案件中,证据不全,不能对犯罪嫌疑定罪。法律禁止以非法和不正当的方法收集证据。

  • 申请证据保全的常见人群

    2025-07-193 人看过

    审判活动中,证据的完整性影响着案件的走向,如刑事案件中,证据不全,不能对犯罪嫌疑定罪。法律禁止以非法和不正当的方法收集证据。

  • 刑事诉讼案件中证人是否必须出庭作证?

    2025-07-183 人看过

    审判活动中,证据的完整性影响着案件的走向,如刑事案件中,证据不全,不能对犯罪嫌疑定罪。法律禁止以非法和不正当的方法收集证据。

  • 打架必要有证人作证吗

    2025-07-189 人看过

    审判活动中,证据的完整性影响着案件的走向,如刑事案件中,证据不全,不能对犯罪嫌疑定罪。法律禁止以非法和不正当的方法收集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