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名誉毁谤 > 什么是名誉权名誉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名誉权利的法律

什么是名誉权名誉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名誉权利的法律

来源:法否网 2025-02-07 04:42:17 5 人看过
立即咨询 咨询助手 当前在线

建议继续咨询我并更详细描述自身情况,以获得更多律师解答,24小时在线。

什么是名誉权名誉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名誉权利的法律
什么是名誉权名誉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名誉权利的法律

一、名誉权一种权利,它赋予某人在社会上享有一定的声誉。

一、侵害名誉权立案标准是什么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所谓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既可以以口头方式进行,也可以以行为方式进行。其表现形式是将现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损于人的社会评价的事实扩散、传播出去,以诋毁他人的名誉,让其蒙受耻辱,可以称之为“以事生非”。

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从法理上讲,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在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察,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没有实际恶意的行为,即使确实损害了公众人物的名誉,也不应认定为侵权。

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所谓特定的人是指某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没有特定的人,则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谓的受害人了。但是,如果某些文学作品在描写中对特定的人进行了侮辱或诽谤,虽然使用的是代号或假名,但读者一看便可知晓其所指的对象是谁,这显然不能因其使用代号或假名而否定作者侵权。因此,如果所指定的对象是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的具体人,即使没有指名道姓,同样可以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

4、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必须强调的是,这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心理负担或精神上受到的折磨必须是客观实在的东西,而不是受害人主观上的一种感受。也就是说,某人的名誉仅仅指公众对其的社会评价,而不是该人对其内在价值的自我评价。因此,行为人的某些行为如果没有造成受害人的社会评价降低,则不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

二、名誉权管辖的法律法规法律上的具体规定

名誉权管辖的法律法规是适用侵权地或者是被告的住所地的复原管辖,侵权行为地点包括侵权行为的发生地还有侵权的发生地,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包括捏造歪曲事实影响他人的名誉等。

三、名誉权涉及哪些律师费,有哪些法律规定

专业分析

1、不涉及财产关系的,基准收费标准为4000元/件,上浮最高不超过50%,下浮不限。

2、涉及财产关系的,按照诉讼(争议)标的额分段按比例累加收费
110万元以下部分(含10万元)收费比例为4%一5%,收费额不足2000元的每件按2000元收取;
210万元至50万元部分(含50万元)为3%一4%;
350万元至l00万元部分(含100万元)为2%一3%;
4100万元至500万元部分(含500万元)为1%一2%;
5500万元至1000万元部分(含1000万元)为0。

5%一1%;
61000万元以上部分,按最高不超过0。

5%,双方协商确定。
【温馨提示】遇到法律问题,有81%的当事人第一时间通过与学习基本法律知识来了解问题的可能风险殊不知背后的法律纠纷,遇到法律问题及时找专业的律师咨询,点击咨询按钮快速找到最合适、可靠的律师,能够降低该问题上存在的95%以上的常见法律风险。

四、名誉权法律依据法律的相关规定

专业分析

1、《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2、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
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温馨提示】
如果以上回答没有找到你满意的答案,可点击咨询按钮与律师一对一在线咨询,我们将为您更加详细的解答所遇到的法律问题。

引用法规
[1]《民法典》 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2]《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

五、民法中的肖像权,名誉权和荣誉权是什么?

  《民法通则》第一百条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认可,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rnrn  第一百零二条公民、法人享有荣誉权,禁止违法掠夺公民、法人的荣誉称号。rn  rn  第一百二十条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能够要求赔偿损失。rnrn  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限定。

引用法规
[1]《民法通则》 第一百条
[2]《民法通则》 第一百零二条
[3]《民法通则》 第一百二十条

六、名誉权的法律保护

《民法通则》第101的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任何人不得用侮辱、诽谤的方式损害他人的名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8条规定,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情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以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当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时,除了要采取停止侵害、消除影响等措施外,还要赔偿损失,要是对被侵权人的精神造成影响的,还要进行精神损害赔偿。要是上述的解答你有任何的疑问,可以来电咨询听律网网站的专业律师。

七、"名誉权法律上的权利"

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保持并维护自己名誉的权利。它是人格权的一种。这些被维护的名誉是指具有人格尊严的名声,是人格的重要,受法律的保护。名誉权不属于身份权,它属于人身权的范畴。但是,人身权包括身份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都不属于身份权,监护权属于身份权。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条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律师提示以上对“法律规定名誉权属于哪些权利”的问题解答仅供参考。看完还有疑虑,直接点击咨询按钮,您身边的法律专家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一对一解决您的法律问题。相关补充1不安抗辩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不安抗辩权的条件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三)丧失商业信誉;(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相关补充2民法典持续侵权的诉讼时效规定是哪些持续侵权的诉讼时效规定是三年,持续侵权是民事侵权中的一种,适用普通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引用法规
[1]《民法典》 第九百九十条

八、"中国法律对名誉权的规定"

1、《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2、《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3、《侵权责任法》第二条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4、《民通意见》第一百四十条规定,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以书面、口头等行使诋毁、诽谤法人名誉,给法人造成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法人名誉权的行为。

引用法规
[1]《民法通则》 第一百零一条
[1]《民法通则》 第一百二十条
[1]《侵权责任法》 第二条
[1]《民通意见》 第一百四十条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延伸阅读:
被人侮辱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
侵害名誉权的侵权责任有哪些,名誉权损害赔偿
侵犯名誉权处罚是怎样的名誉权侵权方式有几种侵犯名誉
侵犯人身权利罪法定刑最高刑期
治安处罚法辱骂他人处罚吗

以上这些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什么是名誉权名誉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名誉权利的法律的内容,如果还有什么疑问,继续查看更多相关专题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