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名誉毁谤 > 认定行为人是否侵害他人名誉权要从哪些方面确定

认定行为人是否侵害他人名誉权要从哪些方面确定

来源:法否网 2025-08-22 20:27:58 3 人看过
立即咨询 咨询助手 当前在线

建议继续咨询我并更详细描述自身情况,以获得更多律师解答,24小时在线。

认定行为人是否侵害他人名誉权要从哪些方面确定
认定行为人是否侵害他人名誉权要从哪些方面确定

一、侵害名誉权责任的法律规定。

专业分析

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所谓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既可以以口头方式进行,也可以以行为方式进行。其表现形式是将现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损于人的社会评价的事实传播出去,以诋毁他人的名誉,让其蒙受耻辱。比如,说某人“是个小偷”等。所谓诽谤,是指捏造和散布某些虚假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诽谤的方式有口头和文字等两种方式,其包括捏造和散布一切有损于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如诬蔑他人犯罪、品行不端等。其特征可以称之为无中生有。

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这种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比如医院未经患者同意,无意中公布了患者患有淋病、梅毒、麻风病或艾滋病等病情信息,使患者名誉受到损害。无论故意或过失,只要侵权人在主观上有过错,并在客观上造成他人的社会评价降低,即属于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

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所谓特定的人是指某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没有特定的人,则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谓的受害人了。但是,如果某些文学作品在描写中对特定的人进行了侮辱或诽谤,虽然使用的是代号或假名,但读者一看便可知晓其所指的对象是谁,这显然不能因其使用代号或假名而否定作者侵权。因此,如果所指定的对象是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的具体人,即使没有指名道姓,同样可以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

4、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必须强调的是,这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心理负担或精神上受到的折磨必须是客观实在的东西,而不是受害人主观上的一种感受。也就是说,某人的名誉仅仅指公众对其的社会评价,而不是该人对其内在价值的自我评价。因此,行为人的某些行为如果没有造成受害人的社会评价降低,则不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
【温馨提示】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

3~15分钟获得解答!

二、侵害名誉权责任法律的规定

专业分析

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所谓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既可以以口头方式进行,也可以以行为方式进行。其表现形式是将现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损于人的社会评价的事实传播出去,以诋毁他人的名誉,让其蒙受耻辱。比如,说某人“是个小偷”等。所谓诽谤,是指捏造和散布某些虚假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诽谤的方式有口头和文字等两种方式,其包括捏造和散布一切有损于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如诬蔑他人犯罪、品行不端等。其特征可以称之为无中生有。

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这种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比如医院未经患者同意,无意中公布了患者患有淋病、梅毒、麻风病或艾滋病等病情信息,使患者名誉受到损害。无论故意或过失,只要侵权人在主观上有过错,并在客观上造成他人的社会评价降低,即属于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

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所谓特定的人是指某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没有特定的人,则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谓的受害人了。但是,如果某些文学作品在描写中对特定的人进行了侮辱或诽谤,虽然使用的是代号或假名,但读者一看便可知晓其所指的对象是谁,这显然不能因其使用代号或假名而否定作者侵权。因此,如果所指定的对象是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的具体人,即使没有指名道姓,同样可以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

4、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必须强调的是,这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心理负担或精神上受到的折磨必须是客观实在的东西,而不是受害人主观上的一种感受。也就是说,某人的名誉仅仅指公众对其的社会评价,而不是该人对其内在价值的自我评价。因此,行为人的某些行为如果没有造成受害人的社会评价降低,则不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
【温馨提示】遇到法律问题,有81%的当事人第一时间通过与学习基本法律知识来了解问题的可能风险殊不知背后的法律纠纷,遇到法律问题及时找专业的律师咨询,点击咨询按钮快速找到最合适、可靠的律师,能够降低该问题上存在的95%以上的常见法律风险。

三、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法律规定和定义

专业分析
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温馨提示】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建议直接咨询律师,

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

四、名誉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1、行为人故意(或过失)侮辱、诽谤。

2、造成损害的第三人知道侮辱、诽谤的行为;受害者的社会评价因侵害者的行为而降低。

3、因果关系:行为人的侮辱、诽谤与受害人社会评价下降有因果关系。

4、过错。基于侵权人的故意或过失。

五、非法人组织是否享有人格权?

律师解答
非法人组织享有人格权。非法人组织即自然人,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前述权利包括人格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第一百一十一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听律网引用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一条

六、"法院能否认定无行为能力人当监护人?"

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法院受理后会做鉴定,此外,指定监护人可以指定一人也可以指定数人

七、法人名誉侵害的证据要求

您好!需要提交能证明侮辱、诽谤法人名誉的证据,如写有侮辱诽谤言论的报纸、期刊、信函、网络文章等书面证据,或证人证言,或影象资料等。

八、无民事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否有权形式自己的姓名权?

姓名权是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之一。自然人的民事权利始于出生。因出生这一自然事实的完成,自然人当然取得民事权利能力,而无须履行任何法定手续。因此,无民事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自己的姓名权。无民事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在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没有或者受到限制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具有以自己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因此无权处置个人的财产,必须经其监护人同意。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民事行为能力,超出一定范围便不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因此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处置个人财产时,个人财产必须是小额,否则必须经其监护人同意。当然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权接受奖励、赠与、报酬,无须经其监护人同意

九、人数确定的代表人诉讼的代表人行为的法律后果

对于当事人人数确定的代表人诉讼,《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和解,必须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据此规定,首先,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其次,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法律效力;再次,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和解,必须经过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同意。

十、《侵权责任法》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侵害责任有何规定?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听律网引用法规
[1]《侵权责任法》 第三十二条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延伸阅读:
侮辱诽谤案件选择自诉还是公诉法律规定是什么
侵犯名誉权应该赔偿多少钱?赔偿数额如
侵害名誉权的损害后果是什么具体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危害英雄烈士名誉罪的处罚法律依据是什么伤害英雄
认定行为人是否侵害他人名誉权要从哪些方面确定

以上这些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定行为人是否侵害他人名誉权要从哪些方面确定的内容,如果还有什么疑问,继续查看更多相关专题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