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成年办理银行卡时需要监护人吗?"
专业分析1、未满16周岁办理银行卡,需监护人持身份证、户口簿陪同前往银行办理;
2、年满16周岁,可凭身份证办理银行卡;
3、年满18周岁,可开通网上银行;
4、年满18周岁,符合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可申领信用卡。
《民法典》第二十三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听律网引用法规
[1]《民法典》 第二十三条
二、未成年人办理银行卡需监护人吗?
未成年人办银行卡需要监护人。 未满16周岁办理银行卡,需监护人持身份证、户口簿陪同前往银行办理; 年满16周岁,可凭身份证办理银行卡; 年满18周岁,可开通网上银行; 年满18周岁,符合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可申领信用卡。
三、"未成年人办借记卡需要监护人陪同吗?"
你的问题解答如下,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办理身份证需要监护人(家长)陪同办理,超过16周岁,但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只需要本人申请办理身份证即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规定
第七条公民应当自年满十六周岁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
未满十六周岁的公民,由监护人代为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
第十条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应当填写《居民身份证申领登记表》,交验居民户口簿。
听律网引用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 第七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 第十条
四、未成年办银行卡需要监护人吗?
专业分析1、未满16周岁办理银行卡,需监护人持身份证、户口簿陪同前往银行办理;
2、年满16周岁,可凭身份证办理银行卡;
3、年满18周岁,可开通网上银行;
4、年满18周岁,符合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可申领信用卡。
《民法典》第二十三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温馨提示】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
听律网引用法规
[1]《民法典》 第二十三条
五、未满16岁未成年人取款需监护人陪同吗?
可以起诉解决。。。。
六、未满16岁办理银行卡需监护人陪同吗?
未满16周岁申请银行卡需有监护人陪同办理。开户流程1.监护人带身份证和户口本及复印件,告诉工作人员要开户办银行卡。(监护人需要写明代办理由及与开卡人关系。)
2.工作人员会发放一张”个人结算帐户管理协议“阅读后,签上名字。
3.再填一张个人卡开卡申请书,交给银行工作人员。
4.然后在密码器上输入密码后(密码要牢记)。
5.密码三次确认后,工作人员将银行卡发放。一般开卡不需要手续费,但有些银行需要卡的工本费和存折工本费等。
七、未成年人办理护照需要监护人同意吗?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解答如下,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讯问和审判,应当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这也是考虑到未成年人心智未成熟,感情比较脆弱,对于审讯的反应可能会比较强烈。如果此时能有家人的陪伴,孩子们的悔过心情也许会比较容易表现出来,这样既有助于侦破案件,又利于育孩子使其海过自新。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4条 规定人民、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辩护权和其他诉讼权利。诉诉参与人对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侵犯公民诉讼权利和人身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
听律网引用法规
[1]《刑事诉讼法》 第14条
八、未满16岁办理银行卡需要监护人吗?
在法律上有个概念就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还有完全行为能力人,这三类人在民事行为能力上是不同的,即意味着合同缔约能否成立的问题,合同签订是一个常见的行为,在商店买东西就可以算作是。所以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满16岁办银行卡需要监护人吗?只要年满16周岁且办理了身份证,是可以办银行卡的;未满16岁办银行卡需要监护人吗?未满16周岁的,需要监护人持户口本和监护人身份证一起去办理。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如果需要办理银行借记卡(储蓄卡)。必须由监护人带上身份证和被监护人(未成年人)的户口簿到当地银行网点柜面办理。《民法通则》第16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没有第1款、第2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上述法律规定可知,担任未成年人法定监护人必须遵循下列要求1、未成年人法定监护人的设定。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包括三种一是未成年人的父母;二是未成年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三是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等法人组织。上述自然人和社会组织作为监护人的顺序,应当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的血缘、抚养和组织等关系的远近来确定。首先,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当然的法定监护人,并且是首位的监护人。其次,在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情况下,由未成年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以及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担任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第三,在没有上述法定监护人时,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等法人组织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上述三种法定监护人,顺序在先者排斥顺序在后者。
2、未成年人指定监护人的设定。《民法通则意见》第14条规定“人民法院指定监护人时,可以将《民法通则》第16条第2款中的(一)、(二〕、(三)项或第17条第1款中的(一〕、(二)、(三)、(四)、(五)项规定视为指定监护人的顺序。前一顺序有监护资格的人无监护能力或者对被监护人明显不利的,人民法院可以对被监护人有利的原则从后一顺序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择优确定。被监护人有识别能力的,应视情况征求被监护人的意见。监护人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同一顺序中的数人。由此可知,有资格作为未成年人的指定监护人的,仅限于未成年人的近亲属。关于近亲属的范围,《民法通则意见》第12条规定“民法通则中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权为未成年人指定监护人的机关有三种一是未成年人的父亲或母亲所在单位;二是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三是人民法院。上述三种组织和机关的指定监护权的行使顺序是未成年人父母的所在单位首先行使指定权;如果未成年人的父母没有单位,或者该单位拒绝指定或者不适宜指定时,由未成年人住所地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指定监护人;只有当未成年人的近亲属对有关组织的指定不服而提起诉讼时,人民法院才依法定程序和法定条件,通过判决形式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进行指定。《民法通则意见》第15条规定“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协议确定监护人的,应当由协议确定的监护人对被监护人承担监护责任。”第16条规定“对于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应当按照《民法通则》第16条第3款或者第17条第2款的规定,由有关组织予以指定。未经指定而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有关组织依照《民法通则》规定指定监护人,以书面或者口头通知了被指定人的,应当认定指定成立。被指定人不服的,应当在接到通知的次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起诉的,按变更监护关系处理。监护人被指定后,不得自行变更。擅自变更的,由原被指定的监护人和变更后的监护人承担监护责任。被指定人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民法通则意见》第14条的规定,作出维持或者撤销指定监护人的判决。如果判决是撤销原指定的,可以同时另行指定监护人。此类案件,比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特别程序进行审理。在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前的监护责任,一般应当按照指定监护人的顺序由有监护资格的人承担。因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并且办银行卡是件大事,所以未满16岁办银行卡需要监护人陪同,并提供监护人的证明身份的资料,而监护人一般指的是自己的父母。
听律网引用法规
[1]《民法通则》 第16条
[1]《民法通则意见》 第14条
[1]《民法通则》 第16条
[2]《民法通则》 第17条
[1]《民法通则意见》 第12条
[1]《民法通则意见》 第15条
[2]《民法通则意见》 第16条
[1]《民法通则》 第16条第3款或者第17条
[1]《民法通则意见》 第14条
以上这些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办理银行卡需要监护人吗?的内容,如果还有什么疑问,继续查看更多相关专题知识。
取保候审通常对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一般由公安机关执行。
取保候审通常对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一般由公安机关执行。
取保候审通常对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一般由公安机关执行。
取保候审通常对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一般由公安机关执行。
取保候审通常对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一般由公安机关执行。
取保候审通常对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一般由公安机关执行。
取保候审通常对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一般由公安机关执行。
取保候审通常对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一般由公安机关执行。
取保候审通常对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一般由公安机关执行。
取保候审通常对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一般由公安机关执行。
取保候审通常对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一般由公安机关执行。
取保候审通常对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一般由公安机关执行。
取保候审通常对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一般由公安机关执行。
取保候审通常对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一般由公安机关执行。
取保候审通常对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一般由公安机关执行。
取保候审通常对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一般由公安机关执行。
取保候审通常对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一般由公安机关执行。
取保候审通常对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一般由公安机关执行。
取保候审通常对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一般由公安机关执行。
取保候审通常对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一般由公安机关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