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子女抚养 > 生三胎罚款吗——生育三胎是否应该面临罚款?

生三胎罚款吗——生育三胎是否应该面临罚款?

来源:法否网 2025-09-30 22:58:14 2 人看过
立即咨询 咨询助手 当前在线

建议继续咨询我并更详细描述自身情况,以获得更多律师解答,24小时在线。

生三胎罚款吗——生育三胎是否应该面临罚款?
生三胎罚款吗——生育三胎是否应该面临罚款?

一、生三胎可能会被罚款吗?

国家已经开放了三孩政策,所以只要是不超过3个孩子是不会进行罚款的。
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十八条 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的代表的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少数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 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关于再生育子女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适用。

听律网引用法规
[1]《民法典》 第十八条

二、"三胎罚款吗?"

你的问题我在听律网的解答如下

1.对违反规定生育第二个子女(二胎)的夫妻或者非婚生育子女的公民(以下统称当事人),按照市统计部门公布的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3至10倍征收。

2.对违反规定生育第三个子女及三个以上子女的当事人,按照本条第1项规定的征收标准加倍征收。

3.对非婚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当事人,按照市统计部门公布的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1倍征收。以上就是对计划生育新政策罚款的解答

三、"如何了解现在是否可以生三胎?""生三孩需要缴纳罚款吗?"

不符合计划生育生育的三胎需要罚款。
关于超生罚款的问题,各个省的征收标准不同的,这个一般在各个省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予以明确。下文以广东广东省为例为大家介绍。
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应当按下列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
(一)城镇居民超生一个子女的,对夫妻双方分别按当地县(市、区)或不设区的地级市上年城镇居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额为基数,一次性征收三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本人上年实际收入高于当地县(市、区)上年城镇居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其超过部分还应当按照一倍以上二倍以下加收社会抚养费;超生二个以上子女的,以超生一个子女应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为基数,按超生子女数为倍数征收社会抚养费;
(二)农村居民超生一个子女的,对夫妻双方分别按当地县(市、区)或不设区的地级市农村居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基数,一次性征收三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本人实际上年收入高于当地上年农村居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其超过部分还应当按照一倍以上二倍以下加收社会抚养费;超生二个以上子女的,以超生一个子女应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为基数,按超生子女数为倍数征收社会抚养费;
(三)未办理结婚登记生育第一胎子女,责令补办结婚登记;未办理结婚登记生育第二胎子女,按本条第
(一)项或者第
(二)项规定的计算基数征收二倍的社会抚养费;未办理结婚登记生育第三胎以上子女的,按本条第
(一)项或者第
(二)项规定的计算基数征收三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
(四)有配偶又与他人生育的,按本条第
(一)项或者第

四、生育三胎可能会被罚款吗?

1、现在不会罚款。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2、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五、三胎政策何时开放?

我国《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关于再生育子女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适用。第四十一条规定,不符合本法第十八条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未在规定的期限内足额缴纳应当缴纳的社会抚养费的,自欠缴之日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收滞纳金;仍不缴纳的,由作出征收决定的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第四十二条规定,按照本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的人员,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其他人员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组织给予纪律处分。第四十三条规定,拒绝、阻碍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并予以制止;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生育三胎是否违法,是否罚款,具体办法查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或咨询当地计划生育管理部门。

听律网引用法规
[1]《计划生育法》 第十八条
[2]《计划生育法》 第四十一条
[3]《计划生育法》 第十八条
[4]《计划生育法》 第四十二条
[5]《计划生育法》 第四十一条
[6]《计划生育法》 第四十三条

六、三胎家庭可以不罚款吗?

首先需要肯定一点的是目前来说,一般家庭生育三胎依旧是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但如果是符合以下条件的居民家庭,是可以合法生育三胎的,绝不罚款。一、再婚夫妻①再婚夫妻各生育1个子女,再婚后已共同生育1个子女的;②再婚夫妻一方已生育1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再婚后已共同生育1个子女的;③再婚夫妻一方已生育2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或者生育1个子女,再婚后无共同生育子女的;二、特殊情况①夫妻因不孕不育症没有生育,依法收养2个子女后,身体恢复健康后,可再生育一子女;②夫妻虽然已经生育两个子女,但是其中一个或两个被依法鉴定为残病儿的,可以再生育一子女;当然,除了以上5种情况之外凡是符合法律、法规,当地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的,也可以生育三胎。超生三胎罚款规定如下①农村居民超三胎的,对夫妻双方分别按当地乡镇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额为基数,一次性征收三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②符合再生育一个子女的条件,但是如果生育时间上没有达到间隔时间(头胎和三胎之间的时间间隔不满4年)或者再生年龄(女方年龄不满28周岁)的,每提前一年将按照夫妻双方上年度总收入的40征收费用,以年为单位,不足一年的按照一年计算。③符合再生育一个子女条件未取得生育证生育的,按照其上年度总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征收。④因实施非医学需要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谎报婴儿死亡或遗弃、买卖、残害婴幼儿后违法生育的,按违法多生育子女征收标准的二倍征收。

七、二胎罚款需缴纳多少费用

二胎罚款又叫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城镇居民是以孩子出生前一年设区的市或者县(市)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计征的基本标准;农村居民以孩子出生前一年乡(镇)农村居民 年人均纯收入为计征的基本标准。实际收入是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二倍以上的,除按照本条第三款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外,对其超 出人均收入部分还应当缴纳一倍至二倍的社会抚养费。

十、"非婚生二胎需交罚款吗?"

第一胎未婚生育子女的行为,明显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规定。但只要在所在省市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规定的时间内(一般为生育第一个子女后的2至6个月)登记结婚的,可以免予社会抚养费的征收(也就是你所说的罚款),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未登记结婚,计生部门还会依法向你征收,你可在网上查阅你省的这个《条例》。比如《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对符合法定结婚条件未办理结婚登记而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应当自生育之日起六十日内补办结婚登记逾期未补办的,依照第三十六条规定基数的五分之一征收社会抚养费。也就是说,你在法规规定的时间内登记结婚的,无需交“罚款”,未登记结婚的,还得缴纳,不管你生不生二胎。

听律网引用法规
[1]《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三十八条
[2]《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三十六条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延伸阅读:
孩子监护人可以变更吗?
孩子抚养费可以要求增加吗?离婚后抚养费如何支付
生三胎罚款吗——生育三胎是否应该面临罚款?
抚养费延迟给怎么处理
未婚生子拒付小孩生活费可以起诉吗

以上这些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三胎罚款吗——生育三胎是否应该面临罚款?的内容,如果还有什么疑问,继续查看更多相关专题知识

  • 未婚生子拒付小孩生活费可以起诉吗

    2025-10-013 人看过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虽是强制义务,但绝大多数情形是父母自觉自愿地履行其义务为,法律和社会公力无须过多干预或介入。

  • 孩子监护人可以变更吗?

    2025-10-013 人看过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虽是强制义务,但绝大多数情形是父母自觉自愿地履行其义务为,法律和社会公力无须过多干预或介入。

  • 抚养费延迟给怎么处理

    2025-10-013 人看过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虽是强制义务,但绝大多数情形是父母自觉自愿地履行其义务为,法律和社会公力无须过多干预或介入。

  • 孩子抚养费可以要求增加吗?离婚后抚养费如何支付

    2025-10-0110 人看过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虽是强制义务,但绝大多数情形是父母自觉自愿地履行其义务为,法律和社会公力无须过多干预或介入。

  • 生三胎罚款吗——生育三胎是否应该面临罚款?

    2025-09-303 人看过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虽是强制义务,但绝大多数情形是父母自觉自愿地履行其义务为,法律和社会公力无须过多干预或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