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治安管理 > 运输毒品罪主观明知是毒品如何认定

运输毒品罪主观明知是毒品如何认定

来源:法否网 2025-09-02 23:17:00 4 人看过
立即咨询 咨询助手 当前在线

建议继续咨询我并更详细描述自身情况,以获得更多律师解答,24小时在线。

运输毒品罪主观明知是毒品如何认定
运输毒品罪主观明知是毒品如何认定

一、"未缴获毒品能否认定运输毒品犯罪?"

未缴获毒品,但是有足够证据证明其参加了运输毒品的,可以认定为运输毒品犯罪。
法律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予立案追诉。
“运输”是指明知是毒品而采用携带、寄递、托运、利用他人或者使用交通工具等方法非法运送毒品的行为。

二、只有口供而没有发现毒品是否能够认定贩毒?

1、不能,还需要其他证据。无论是贩毒案,还是其它任何的刑事或者治安案件,只有犯罪嫌疑人或者违法行为人的口供,而没有其它的证据,是不能定案的,更不能定罪。

2、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 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听律网引用法规
[1]《刑事诉讼法》 第五十五条

三、"只有口供能否认定贩毒非法获取毒品与口供的合法性争议"

不能,还需要其他证据。无论是贩毒案,还是其它任何的刑事或者治安案件,只有犯罪嫌疑人或者违法行为人的口供,而没有其它的证据,是不能定案的,更不能定罪。
贩卖毒品是指有偿转让毒品的行为,即行为人将毒品交付给对方,并从对方获取物质利益。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
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听律网引用法规
[1]《刑事诉讼法》 第五十五条

四、非法持有毒品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标准有关问题的解释》 (

2000.

6.

6 法释[

2000〕13号) 第一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下列毒品,应当认 定为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第二款第(一)项、第三百四十八条规定的“其他毒品数量大”
第二条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

听律网引用法规
[1]《关于审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标准有关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2]《关于审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标准有关问题的解释》 第三百四十七条
[3]《关于审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标准有关问题的解释》 第三百四十八条
[4]《关于审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标准有关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

七、"如何认定运输毒品罪中的主观明知?"

您好!《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第1条的规定,走私、贩卖、运输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予立案追诉。走私、贩卖、运输毒品主观故意中的“明知”,是指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所实施的是走私、贩卖、运输毒品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结合行为人的供述和其他证据综合审查判断,可以认定其“应当知道”,但有证据证明确属被蒙骗的除外(一)执法人员在口岸、机场、车站、港口、邮局和其他检查站点检查时,要求行为人申报携带、运输、寄递的物品和其他疑似毒品物,并告知其法律责任,而行为人未如实申报,在其携带、运输、寄递的物品中查获毒品的;(二)以伪报、藏匿、伪装等蒙蔽手段逃避海关、边防等检查,在其携带、运输、寄递的物品中查获毒品的;(三)执法人员检查时,有逃跑、丢弃携带物品或者逃避、抗拒检查等行为,在其携带、藏匿或者丢弃的物品中查获毒品的;(四)体内或者贴身隐秘处藏匿毒品的;(五)为获取不同寻常的高额或者不等值的报酬为他人携带、运输、寄递、收取物品,从中查获毒品的;(六)采用高度隐蔽的方式携带、运输物品,从中查获毒品的;(七)采用高度隐蔽的方式交接物品,明显违背合法物品惯常交接方式,从中查获毒品的;(八)行程路线故意绕开检查站点,在其携带、运输的物品中查获毒品的;(九)以虚假身份、地址或者其他虚假方式办理托运、寄递手续,在托运、寄递的物品中查获毒品的;(十)有其他证据足以证明行为人应当知道的。按照2008年《全国部分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规定,在毒品犯罪中,判断被告人对涉案毒品是否明知,不能仅凭被告人供述,而应当依据被告人实施毒品犯罪行为的过程、方式、毒品被查获时的情形等证据,结合被告人的年龄、阅历、智力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只要能够推定行为人具有前述十种情形的,应当推定行为应当知道其携带、运输、走私的物品可能是毒品,即可认定行为人主观上明知。

听律网引用法规
[1]《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 第1条

八、运输毒品罪的认定

对于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运输毒品罪的认定(一)客体要件目前,关于品种类规定了128种品。种类表规定了99种。在我国的品、种类表中,兴驻规定了规定的品、,而且我国的情况,增加规定了一些公约中未规定的药品种类。除以上所列六种常见的毒品外,同时还明确将“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品和”列为毒品。

11月和11月发布的对品和的管理办法中规定,品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形成瘾癖的药品。包括阿片类、可卡因类、类、合成品类用卫生部指定的其他易成瘾癖的药品、药用原植物及其制剂,如鸦片、、吗啡、可卡因、杜冷丁等。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的药品。如甲基苯丙胺(去氧麻黄素)、安纳咖、安眠酮等。(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上表现为行为人进行运输毒品的行为。(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本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贩卖毒品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对于运输毒品犯罪,只有达到十六周岁才负刑事责任。对于被利用、教唆、胁迫参加运输毒品犯罪活动的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一般可以不追究其刑事责任。(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是直接故意,即明知是毒品而运输,过失不构成本罪。如果行为人主观上不明知是毒品,而是被人利用而实施了运输的行为,就不构成犯罪。一般是以营利为目的,但也不能排除其他目的,法律没有要求构成本罪必须以营利为目的。

九、"主观明知——运输毒品罪行的构成要素"

您好!《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第1条的规定,、贩卖、运输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予立案追诉。、贩卖、运输毒品主观故意中的“明知”,是指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所实施的是、贩卖、运输毒品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结合行为人的供述和其他证据综合审查判断,可以认定其“应当知道”,但有证据证明确属被蒙骗的除外(一)执法人员在口岸、机场、车站、港口、邮局和其他检查站点检查时,要求行为人申报携带、运输、寄递的物品和其他疑似毒品物,并告知其法律责任,而行为人未如实申报,在其携带、运输、寄递的物品中查获毒品的;(二)以伪报、藏匿、伪装等蒙蔽手段逃避海关、边防等检查,在其携带、运输、寄递的物品中查获毒品的;(三)执法人员检查时,有逃跑、丢弃携带物品或者逃避、抗拒检查等行为,在其携带、藏匿或者丢弃的物品中查获毒品的;(四)体内或者贴身隐秘处藏匿毒品的;(五)为获取不同寻常的高额或者不等值的报酬为他人携带、运输、寄递、收取物品,从中查获毒品的;(六)采用高度隐蔽的方式携带、运输物品,从中查获毒品的;(七)采用高度隐蔽的方式交接物品,明显违背合法物品惯常交接方式,从中查获毒品的;(八)行程路线故意绕开检查站点,在其携带、运输的物品中查获毒品的;(九)以虚假身份、地址或者其他虚假方式办理托运、寄递手续,在托运、寄递的物品中查获毒品的;(十)有其他证据足以证明行为人应当知道的。按照2008年《全国部分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规定,在毒品犯罪中,判断被告人对涉案毒品是否明知,不能仅凭被告人供述,而应当依据被告人实施毒品犯罪行为的过程、方式、毒品被查获时的情形等证据,结合被告人的年龄、阅历、智力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只要能够推定行为人具有前述十种情形的,应当推定行为应当知道其携带、运输、的物品可能是毒品,即可认定行为人主观上明知。

听律网引用法规
[1]《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 第1条

十、"运输毒品罪的认定条件和认定标准"

对于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运输毒品罪不存在有未遂的形态。《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运输鸦片一千克以上、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运输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运输鸦片不满二百克、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听律网引用法规
[1]《刑法》 第三百四十七条

十一、运输毒品罪主观明知是毒品如何判定

走私、贩卖、运输、非法持有毒品主观故意中的“明知”,是指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所实施的行为是走私、贩卖、运输、非法持有毒品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并且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不能做出合理解释的,可以认定其“应当知道”,但有证据证明确属被蒙骗的除外 (一)执法人员在口岸、机场、车站、港口和其他检查站检查时,要求行为人申报为他人携带的物品和其他疑似毒品物,并告知其法律责任,而行为人未如实申报,在其所携带的物品内查获毒品的; (二)以伪报、藏匿、伪装等蒙蔽手段逃避海关、边防等检查,在其携带、运输、邮寄的物品中查获毒品的; (三)执法人员检查时,有逃跑、丢弃携带物品或逃避、抗拒检查等行为,在其携带或丢弃的物品中查获毒品的; (四)体内藏匿毒品的; (五)为获取不同寻常的高额或不等值的报酬而携带、运输毒品的; (六)采用高度隐蔽的方式携带、运输毒品的; (七)采用高度隐蔽的方式交接毒品,明显违背合法物品惯常交接方式的; (八)其他有证据足以证明行为人应当知道的。 参考资料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发出通知,印发《办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十二、运输毒品罪的认定要求

你好,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刑法第347条),是指明知是毒品而有意实施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的做法。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职责,予以刑事处罚。并且去《律师吧如和专家刑事律师去询问,可了解更多这方面的法律常识!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延伸阅读:
打架人身损害责任划分
划车一般拘留几天具体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卖第三次被拘留多久?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是什么?
打架致人轻伤会抓从犯吗?

以上这些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运输毒品罪主观明知是毒品如何认定的内容,如果还有什么疑问,继续查看更多相关专题知识

  • 打架致人轻伤会抓从犯吗?

    2025-09-032 人看过

    治安管理是指公安机关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依靠群众,运用行政手段,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

  • 划车一般拘留几天具体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2025-09-032 人看过

    治安管理是指公安机关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依靠群众,运用行政手段,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

  • 卖第三次被拘留多久?

    2025-09-032 人看过

    治安管理是指公安机关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依靠群众,运用行政手段,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

  • 打架人身损害责任划分

    2025-09-032 人看过

    治安管理是指公安机关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依靠群众,运用行政手段,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

  •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是什么?

    2025-09-032 人看过

    治安管理是指公安机关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依靠群众,运用行政手段,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