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人身侵权 > 民事责任能力是什么?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是法律体系中的

民事责任能力是什么?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是法律体系中的

来源:法否网 2025-08-10 03:38:51 7 人看过
立即咨询 咨询助手 当前在线

建议继续咨询我并更详细描述自身情况,以获得更多律师解答,24小时在线。

民事责任能力是什么?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是法律体系中的
民事责任能力是什么?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是法律体系中的

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律责任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不代表要负什么责任,而是拥有了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权利,并需要承担与自身民事法律行为相适应的的民事义务。

2、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就是你拥有独立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一种行为人的分类,区别于现状民事行为能力人与无行为能力人。

3、被认定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依法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二、限制民事责任能力者。

1、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2、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三、"审理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案件的程序是什么?"

人民法院决定受理申请人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申请后,对于重大、疑难案件应当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一般的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人民法院在审理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时,如果该公民不是那种公认公知的精神病人时,就必须经有关专家进行鉴定,如果申请人已经提供鉴定结论的,应当对鉴定结论进行审查。
人民法院审理此类案件,应当由公民的近亲属作代理人,申请人不得作为代理人。
近亲属之间相互推诿代理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其中一人为代理人。
如果该公民的健康状况许可,指定谁作代理人,还应当询问公民本人的意见。
人民法院受理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后,应当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弄清事实后,应当开庭审理,不同情况作出相应的判决。
如果有充分的事实,认为该公民精神不正常、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应当判决认定该公民为民事无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如果经审查认为该公民精神正常,不能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应当判决驳回当事人的申请。
小编对此问题的回答如上,在法律中规定个人声明符合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只要当事人有民事行为能力,是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的,做出的民事行为都具有法律效力的。
欢迎进行听律网网在线法律咨询。

四、什么是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案件?

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是指人民法院利害关系人的申请,对不能正确辩认自己行为或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按照法定程序,认定并宣告该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案件。

五、哪些人是限制民事责任能力?

限制民事责任能力其实也就是我国法律上面说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那么哪些人是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呢?法律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两种一是十周岁以上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二是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主要是指间歇性精神病人。听律网小编将在本文中为你做详细介绍。《民法通则》第十二条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第十三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以上法律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两种

1、十周岁以上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其中十六周岁以上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主要是指间歇性精神病人。其中间歇性精神病人在未发病、其精神状况正常时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主要是公民的意识能力或者智力状况确定的,一种从年龄上推断公民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因此规定10~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另一种是因为患有精神病而导致的意思能力受限制。身体有缺陷的残疾人不是限制行为能力人,因为即使其身体有缺陷,并不影响其正常的思维意识,除非其年龄在10~18周岁或者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在我国,就民事行为能力是进行了划分的,其中包括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同的划分下包括了不同的人,而限制民事责任能力人主要就是指已满10周岁但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此时,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从事民事活动,通常也是由监护人来对其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听律网引用法规
[1]《民法通则》 第十二条
[2]《民法通则》 第十三条

六、连带责任责任制度中的一种新型责任形式

  连带责任的构成条件  

1、连带责任人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  连带之债是承担连带责任的前提。连带之债是指以同一给付为标的,各债权人或各债务人之间有连带关系的多数人之债,其中数个债务人连带承担以同一给付为标的的债务,称为连带债务。显而易见,连带责任的责任人须为两人或两人以上,连带责任人作为多数主体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一般连带责任的各债务人,诸如合伙内的各合伙人,共同侵权的各侵权人等,另一种是补充连带责任中的主债务人和从债务人,如保证合同中的主债务人和保证人。  

2、连带责任人与债权人之间须存在着债的关系且为不可分之债  连带责任是以债的关系为前提的,没有债的关系,就无民事责任可言,更谈不上承担连带责任。在代理关系中,某两方当事人共同损害了另一方当事人的利益,由此便与受害人之间形成了债的关系。如在代理人与第三人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情况下,代理人是对其进行代理活动中的过错行为造成的损失向被代理人承担责任,第三人也不是代人受过,而是对自己的过错行为造成的损害向被代理人承担责任,代理人与第三人在意思上的联系和行为上的配合,使得他们处于共同债务人的地位。另外,在保证关系中,保证人与债权人所形成的同样是债的关系,此债是以主债务的存在为前提,为从债,也即保证之债。  

3、连带责任所指向的债必须不可分。  不可分有性质不可分和意思不可分,性质不可分是指给付在性质上不可分割,如分割就会损害其价值;意思不可分是指给付在性质上虽属可分,但依当事人意思而定为不可分。我们这里所述的不可分显然是指意思不可分。民法上所说的“连带”是指“共同的、一致的、不可分的”意思。但“共同的、一致的”是指几个责任人共同对某一特定主体承担义务“不可分的”则强调了这些责任人对共负的债务必须不分份额地承担清偿义务。这种共同债务的不可分割决定了各连带责任人在履行义务时,首先就应无条件地承担全部责任,其后才在内部关系中体现按份责任。因此,共同的不可分割性是连带责任的重要构成要件。  

4、连带责任的客体必须是种类物  连带责任的客体是指连带民事责任人承担义务的对象。该客体与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相比,其外延显得单一。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是指物、行为、智力成果和其他一些权益。作为民事法律关系最普遍的客体物又分为种类物和特定物。而连带责任的客体则只能是其中的种类物,这是由连带责任的性质所决定的。  

5、承担须有法律明文规定或者当事人明确约定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延伸阅读:
交通事故误工费赔付标准
误工费一天多少钱
人身损害赔偿范围包括哪些具体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2023年保密协议的违约赔偿法律上的标准是什么
专利权商标权的差异

以上这些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事责任能力是什么?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是法律体系中的的内容,如果还有什么疑问,继续查看更多相关专题知识

  • 误工费一天多少钱

    2025-09-0320 人看过

    人身权利是每个人最重要的权利之一,包括健康权、自由权等,这些权利都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人都不能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

  • 2023年保密协议的违约赔偿法律上的标准是什么

    2025-09-032 人看过

    人身权利是每个人最重要的权利之一,包括健康权、自由权等,这些权利都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人都不能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

  • 人身损害赔偿范围包括哪些具体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2025-09-033 人看过

    人身权利是每个人最重要的权利之一,包括健康权、自由权等,这些权利都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人都不能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

  • 专利权商标权的差异

    2025-09-032 人看过

    人身权利是每个人最重要的权利之一,包括健康权、自由权等,这些权利都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人都不能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

  • 平等原则是什么

    2025-09-035 人看过

    人身权利是每个人最重要的权利之一,包括健康权、自由权等,这些权利都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人都不能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