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经营 > 不正当竞争 > 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种类特征法律上有哪些规定

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种类特征法律上有哪些规定

来源:法否网 2025-09-06 19:16:24 8 人看过
立即咨询 咨询助手 当前在线

建议继续咨询我并更详细描述自身情况,以获得更多律师解答,24小时在线。

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种类特征法律上有哪些规定
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种类特征法律上有哪些规定

一、不正当竞争行为不正当行为的种类及其法律后果

专业分析
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如下特征

1、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是经营者所谓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非经营者不是竞争行为主体,所以也不能成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但是在有些情况下,非经营者的某些行为也会妨害经营者的正当经营活动,侵害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这种行为也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对象。比如,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利妨害经营者的正当竞争行为就是这种类型。

2、不正当竞争行为是违法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违法性,主要表现在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既包括违反了第二章关于禁止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具体规定,也包括违反了该法第2条的原则规定。经营者的某些行为虽然表面上难以确认为该法明确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但是只要违反了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或违反了公认的商业道德,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也应认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

3、不正当竞争行为侵害的客体是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破坏性主要体现在危害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阻碍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损害其他经营者的正常经营和合法权益,使守法经营者蒙受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损害。有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如虚假广告和欺骗性有奖销售,还可能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外,不正当竞争行为还有可能给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带来消极影响,严重损害国家利益。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分类及法律规管"

专业分析
采用假冒或仿冒等混淆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的行为

2.商业贿赂行为

3.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4.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5.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

6.附条件交易行为

7.违反规定的有奖销售行为

8.损害竞争对手信誉的行为

9.投标招标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10.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强制交易的行为

1

1.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

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与法律规定

专业分析
以下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1.采用假冒或仿冒等混淆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的行为。

2.商业贿赂行为。

3.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4.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5.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
附条件交易行为。

7.违反规定的有奖销售行为。

8.损害竞争对手信誉的行为。

9.投标招标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10.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强制交易的行为。

1

1.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

四、不正当竞争行为种类及其法律规制

专业分析

1.欺骗性商业行为

2.商业贿赂

3.虚假宣传

4.侵犯商业秘密

5.低价倾销6.不正当有奖销售7.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8.诋毁商誉9.串通招标投标10.强迫交易。

五、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哪些行为?法律法规有哪些?

专业分析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属于这类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有

1假冒他人注册商标。
2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4在商品上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和法律条款

专业分析
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假冒、仿冒行为。
2限购排挤行为。
3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
4商业贿赂行为。
5虚假宣传行为。
6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7压价排挤竞争对手的行为。

8、搭售商品或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的行为。

9、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10、诋毁商誉行为。

11、串通、勾结投标行为

七、不正当竞争行为的7类分类

1、欺诈交易方法包括4种①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同意,擅自使用他人的注册商标,既是商标侵权行为,也是不正当竞争行为;②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③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或姓名,使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④在商品上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2、商业贿赂行为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了推销或者购买商品,采用行贿手段以获得竞争优势的行为。它与合法的“回扣”、“折扣”、“佣金”的区别在于,贿赂所给予的财物或其他好处不在交易对方的正规账目中予以反映。

3、虚假广告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使公众知道的方法,对产品的质量、制作成份、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综上所述,不正当竞争行为有欺诈交易,商业贿赂,虚假广告,诋毁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对于不正当竞争可以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对于商业银行不正当竞争,银监会将会对其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定

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主要指这种行为直接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具体规定。如果违反了其他法律而没有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则这种行为一般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4.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危害性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通常导致其他经营者权益的损害,也可能损害尚未发生,但同业经营者合法权益却已受到现实的危险。如果放任不正当竞争行为继续进行,必然会造成损害的。因此,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危害性包括对其他经营者权益的实际损害以及现实的侵权危险。如行为人为与他人开展不正当竞争,进行印刷虚假宣传品、订立印制仿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合同等,即使该宣传品尚未散发或合同尚未履行商标尚未印制,但均已经构成了侵权危险。受害人要求制止这种行为的,应当获得支持。

九、"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的行为类型"

1、采用假冒或仿冒等混淆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的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属于这类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有

1、假冒他人注册商标。

2、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4、在商品上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2、商业贿赂行为商业贿赂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交易活动中,为争取交易机会,特别是为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市场优势,通过秘密给付财物或者其他报偿等不正当手段收买客户的负责人、雇员、合伙人、代理人和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等能够影响市场交易的有关人员的行为。

3、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宣传的行为。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既包括虚假宣传,也包括引人误解的宣传两种类型。

4、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经营者侵犯商业秘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经营者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2、经营者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3、经营者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通知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4、第三人在明知或应知商业秘密是经营者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并加以不法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的情况下,仍然去获取、使用或者披露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5、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但规定了一些例外情形

1、销售鲜活商品。

2、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

3、季节性降价。

4、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6、附条件交易行为附条件交易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自己的经济优势或经营上的优势,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其他商品或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的行为。

7、违反规定的有奖销售行为有奖销售是指经营者以提供奖品或奖金的手段进行推销的行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以下三种形式的有奖销售

1、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

2、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3、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5000元。

8、损害竞争对手信誉的行为损害竞争对手信誉的行为,是指经营者为了竞争的目的,故意捏造、散布虚伪的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

9、投标招标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投标、招标中常见的两种类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1、投标者串通投标,抬高标价或压低标价的行为。

2、投标者和招标者之间相互勾结,以排挤竞争对手的行为。

10、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强制交易的行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不得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的公平竞争。

十一、不正当竞争例外情形包括但不限于商业秘密、知识产权、公共利益、特殊利益等。

不正当削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而采用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是一种严重危害竞争的行为,它会给同类经营者造成实质性损害或者损害威胁,阻碍或威胁竞争对手的建立、生存和发展。但是如果经营者不是为了排挤竞争对手的目的,而是为了一定期限内尽快使资金得以周转和利用,从而使损失尽量养活低价销售商品,则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例如,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一条第二款就规定,因有下列情形之一而低价销售商品的,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1、销售鲜活商品;

2、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它积压的商品;

3、季节性降价;

4、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低销售商品。这一规定,区分了正当与不正当的低价销售商品的界限。

听律网引用法规
[1]《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十一条

十二、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规定如何识别和处理假冒、虚假宣传、虚假广告等违法行为。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 经营者进行有奖销售不得存在下列情形(一)所设奖的种类、兑奖条件、奖金金额或者奖品等有奖销售信息不明确,影响兑奖;(二)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三)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五万元。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延伸阅读:
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种类特征法律上有哪些规定
不正当竞争是指哪些?/不正当市场竞争与道德伦理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法律规定是什么-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什么,有哪些特点不合法竞争行为有
不正当竞争的定义和特点有什么?

以上这些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种类特征法律上有哪些规定的内容,如果还有什么疑问,继续查看更多相关专题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