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经营 > 公司经营纠纷 > 抽逃出资与滥用股东权利一样吗该如何规定的

抽逃出资与滥用股东权利一样吗该如何规定的

来源:法否网 2025-09-13 22:19:21 4 人看过
立即咨询 咨询助手 当前在线

建议继续咨询我并更详细描述自身情况,以获得更多律师解答,24小时在线。

抽逃出资与滥用股东权利一样吗该如何规定的
抽逃出资与滥用股东权利一样吗该如何规定的

一、抽逃出资与滥用股东权利不同的法律问题

抽逃出资与滥用股东权利不一样。前者是在已经履行了出资义务之后,通过非法手段将资金抽逃出去,而后者行为的表现方式是比较多的。比如说股东利用公司法人独立的地位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

二、"股东被迫撤资是否构成抽逃出资?"

公司的股东被迫撤资的,不属于抽逃出资的行为,不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司成立之时,股东负有出资的义务,要按照公司的章程完成出资,否则会认定为抽逃出资或瑕疵出资的行为。

四、"如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抽逃出资的减资规定"

股东存在抽逃出资的行为,是不能减资的,这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需要按时补足对公司的出资,若该行为给其他股东和公司造成损失的,还要承担赔偿责任,应该按照实际损失进行赔偿。

五、"股东滥用权利行为的认定"股东滥用的权利行为如何认定?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1、股权资本显著不足,是指股东投入公司的股权资本与公司从债权人筹措的债权资本之间明显不成正比例的公司资本现象。既包括股东出资低于最低注册资本的情况,也包括股东出资虽然高于最低注册资本,但显著低于该公司从事的行业性质、经营规模、雇工规模和负债规模所要求的股权资本的情况。新公司法对公司最低注册资本做了大幅度的下调,最低注册资本在保护债权人方面的功能已大打折扣。因此,应当将最低注册资本制度升级为动态的、弹性的股权资本显著不足的认定标准。实践中,可以从公司往来账目中得到准确的,判断出是否属于股权资本显著不足。

2、涉及公司未履行必要的正式手续,即公司是股东的“第二自我”或“工具”。法律对公司从设立到经营均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公司股东也签署了章程来约束其行为。如果存在公司法人的设立、经营与法律规范不符,达不到要求标准,或者公司在经营中从未召开过股东会、董事会,登记的其他股东也从未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等。公司的法人地位应当不被考虑。

3、股东与公司之间人格高度混同第一、股东对公司存在过度控制或不公平的管理,二者之间人格的高度混同。既包括核心人格特征(如人员、机构、业务、财务、财产)的混淆,也包括外围人格特征(如电话号码、传真号码、电子邮件地址、网址、办公地点)的混淆。具体包括以下表现形式股东与公司在资产或财产界线上混淆不分,没有记载相关的财产、资产的转移和登记手续;股东与公司在业务方面混淆不分,股东与公司之间相互履行以对方名义签订的合同,在供货、收款上没有严格区别开;股东与公司在机构方面混淆不分,办公机构设置在同一地点,人员标准基本相同;股东与公司在工作人员方面混淆不分,存在交叉任职、股东任命公司的重要管理人员职务等情况。第二、公司没有的银行账户和会计账簿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法人单位必须建立完整、真实、的会计账薄,并妥善保管。如果正常经营的公司没有经营的银行账户和符合国家会计法要求的账簿,其业务往来收支结算等手续均由股东操纵或掌控说明其受制于控股股东或某个实际控制人,公司不过是他人行为的工具而已。第三、公司从未召开股东大会和董事会议股东会、董事会是公司法人的权利机构,经营的公司应当具备相应的完备的机构运行记录。而公司不能提供或者完全没有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决议的记录,关键的是除去控股股东以外,其他股东对公司经营状况是否一无所知,或根本不存在行使股东权利的情况,公司是否已成为股东的“另一个自我”。法庭在适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时,必须综合考虑一系列重要的因素,在具体的案件中,股东某一欺诈事实只是导致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一个依据,但它不能是充分的理由。应当从股东与公司之间资本不实、公司未履行必要的程序以及股东有不良动机来证明,公司只是股东个人获取不当利益的“工具”,或公司是个人之 “另一个自我”。只有在实现目标的需要远远压倒维护法人制度的稳定性时,方可适用法人人格人格否认制度。

六、股东抽逃后,股东是否还能继续出资?

对于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股东完成出资的责任后,却抽逃出资。股东是有表决权的,当公司作出重大决定的时候,股东可以行使表决权,那么抽逃出资限制表决权吗?公司成立后,公司、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以相关股东的行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损害公司权益为由,请求认定该股东抽逃出资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一) 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表虚增利润进行分配;(二) 通过虚构债权债务关系将其出资转出;(三) 利用关联交易将出资转出;(四) 其他未经法定程序将出资抽回的行为。股东抽逃全部出资后,经公司催告返还,其在合理期间仍未返还的,公司可以以股东会决议解除该股东的股东资格。如果公司没有解除该股东的股东资格,那么他仍然是有权对公司的事项进行表决的。同时,公司召开股东会讨论抽逃出资股东除名决议的事项时,因该股东涉及到该项讨论的利害关系,为避免出现操纵表决权的情形出现,所以该股东此时不得就其持有的股权行使表决权。该结论可以参考最高院的精彩案例“宋余祥诉上海万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公司决议效力确认纠纷案”。法律依据《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十七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抽逃全部出资,经公司催告缴纳或者返还,其在合理期间内仍未缴纳或者返还出资,公司以股东会决议解除该股东的股东资格,该股东请求确认该解除行为无效的,人民不予支持。

听律网引用法规
[1]《公司法司法解释三》 第十七条

七、"公司股东被公司抽资出逃,股票被卖出,有责任吗?"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1、从刑事犯罪角度而言,可能涉嫌构成抽逃出资罪,具体规定如下  《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条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假出资金额或者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罚金。  

2、从民事角度而言,抽逃出资的股东,仍需对抽逃的资金对外承担偿还责任。

听律网引用法规
[1]《刑法》 第一百五十九条

八、"股东抽逃出资,股东能否要求股东赔偿?"

对于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股东抽逃出资可以上市公司吗股东诉讼是指股东纯粹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向公司或者其他人提起的诉讼。最高院《关于审理公司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一)》第11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出资的,公司可以请求人民判令其返还出资,并按其抽逃出资之数额和时间计付利息。因抽逃出资造成公司其他损失的,公司有权请求其承担赔偿责任。公司怠于的,股东可本规定第40条的规定提起股东代表诉讼。”作为公司的股东,持有公司股票的很多中小股东对于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基本上是没有话语权的。当上市公司的中小股东发现公司管理层人员做出不利于公司发展的经营决策时,可以我国公司法的规定,通过诉讼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股东可以依据上市公司章程该上市公司的情形有

1.股东大会的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侵犯股东合法权益的,股东有权依法向人民提起民事诉讼。

2.对股东大会的召集、召开、表决程序及决议的合法有效性发生争议又无法协调的,有关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提讼。

3.董事会的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侵犯投资者合法权益时,股东有权向人民提讼要求停止该违法行为和侵害行为

听律网引用法规
[1]《关于审理公司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一)》 第11条
[2]《关于审理公司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一)》 第40条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延伸阅读:
场所使用证明需要哪些手续?
国有独资的公司是什么性质的企业?
起诉中抽逃出资的举证责任人是谁有哪些法律规定
公司与合伙企业的区别有哪些法律如何规定的
基金管理公司是否可以抽逃出资法律依据如何?

以上这些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抽逃出资与滥用股东权利一样吗该如何规定的的内容,如果还有什么疑问,继续查看更多相关专题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