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院有改判罪名的机会吗?
有。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经过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二)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三)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原审人民法院对于依照前款第三项规定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作出判决后,被告人提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或者裁定,不得再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第二百三十七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案件,除有犯罪事实,人民检察院补充起诉的以外,原审人民法院也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听律网引用法规
[1]《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三十六条
[2]《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三十七条
二、法院是否有改判罪名的机会?
【问题解析】
法院有改判罪名的机会。
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236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经过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
(二)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
(三)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
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原审人民法院对于依照前款第三项规定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作出判决后,被告人提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或者裁定,不得再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点击快速获取专业回答】
如果您还想了解其他法律问题,听律网网还提供了专业的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再次进行法律咨询。
听律网引用法规
[1]《刑事诉讼法》 第236条
三、法院改判罪名的
【问题解析】
法院在经过一审程序后,在二审是有改判罪名的机会的。《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经过审理后,认定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经过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
(二)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
(三)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原审人民法院对于依照前款第三项规定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作出判决后,被告人提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或者裁定,不得再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点击快速获取专业回答】
听律网在线咨询随时为你解答疑惑、给出专业的法律建议。
听律网引用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六条
四、法院不会按通缉的罪名判刑。
法院不一定会按通缉的罪名判刑,但大多数是按通缉的罪名判刑的。如果经法院审查,觉得新罪名比原罪名更贴近犯罪行为的,可以更改罪名进行宣判。
法律依据《刑法》
第3条 罪刑法定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第5条 罪责刑相适应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听律网引用法规
[1]《刑法》 第3条
[2]《刑法》 第5条
五、法院会按通缉的罪名判决吗?
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不是检察院起诉来定罪,更不是检察院起诉来量刑。而是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作出裁判。人民法院裁判案件,可能按照检察院指控罪名判决,也可能作出无罪判决,还可能按照检察院指控罪名以外的罪名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二)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
(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听律网引用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条
七、更改起诉罪名的法律依据和材料检察院的起诉更改罪名的案例
检察院在公诉过程中围绕所起诉的的罪名进行提起公诉但是当法院发现罪名有问题时会和检察院商量变更起诉罪名 如果检察院坚持不变更 那么法院会按照他们所认为的事实直接判决法院认为被告人所构成的罪名。现在有个争议,很多时候是公诉过程中是由法院直接提出变更罪名。这就涉及到法院是否越权?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第176条第(二)项规定,“起诉指控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指控的罪名与人民法院审理认定的罪名不一致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这一司法解释为法院改变指控罪名提供了法律依据。您的情况,很有可能是检察院在起诉阶段人民法院发现罪名不合适,协商之后做了变更。
八、检察院批捕的罪名会是法院量刑定罪的依据吗?
指控的罪名与审理认定的罪名不一致的,应当按照审理认定的罪名作出有罪裁判。rn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九、法院判死刑后,犯人是否还会被判处刑罚?
死刑和没收财产都属于刑法的种类,其中死刑为主刑之一,没收财产为附加刑之一,必须由人民判决执行。死刑是否没收个人财产案件的性质由人民审理确定。 《刑法》第四十八条 【死刑、死缓的适用对象及核准程序】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判决或者核准。 第五十九条 【没收财产的范围】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没收全部财产的,应当对犯罪分子个人及其扶养的家属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 在判处没收财产的时候,不得没收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者应有的财产。
听律网引用法规
[1]《刑法》 第四十八条
[2]《刑法》 第五十九条
十、法庭审查公诉案件,法院是否会改判
法律分析检查公诉的案件法院可能会改判。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二审人民法院通常将案件发回一审人民法院重审。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或者由于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二审人民法院通常将案件发回一审人民法院重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经过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二)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三)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律师提示以上是“检查公诉的案件法院会改判吗?”问题的详细解答。若您需要律师协助解决问题,点击咨询按钮详细说明自身遇到的法律问题,会有专业律师1对1为您服务。相关补充1公诉案件会公开审理吗公诉案件一般会公开审理的。但是,如果是涉及国家秘密或个人隐私,不会公开审理。此外,如果涉及商业秘密,并且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公开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进行诉讼活动时,法律规定或者其他正当事由,对案件进行公开审理的司法审判制度。相关补充2公诉案件会公开审理吗?公诉案件一般会公开审理的。但是,如果是涉及国家秘密或个人隐私,不会公开审理。此外,如果涉及商业秘密,并且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公开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进行诉讼活动时,法律规定或者其他正当事由,对案件进行公开审理的司法审判制度。
听律网引用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三十六条
以上这些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法院有改判罪名的机会吗?的内容,如果还有什么疑问,继续查看更多相关专题知识。
一、我国规定传染病防治失职犯罪公安立案标准是怎样规定 传染病防治失职罪是指从事传染病防治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传染病防治监管职责,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情节严重的行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1、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2、导致乙类、丙
一、我国规定赌博犯罪的追诉标准有哪些规定 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组织三人以上赌博,抽头渔利数额累计五千元以上的;(二)组织三人以上赌博,赌资数额累计五万元以上;(三)组织三人以上赌博,参赌人数累计二十人以上的;(四)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十
一、我国规定过失爆炸犯罪的刑事立案追诉标准有怎样的规定 《刑法》第115条第2款的规定,过失爆炸,必须造成不特定多数人的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公私财产的重大毁损的,才能立案。如果尚未发生危害,或者发生的危害尚未达到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程度的,则不应立案。引用
一、我国规定非法组织卖血案公安立案追诉标准是如何规定 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 组织卖血三人次以上的;(二) 组织卖血非法获利二千元以上的;(三) 组织未成年人卖血的;(四) 被组织卖血的人的血液含有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
一、刑事案件倒卖文物案件是什么立案 《刑法》三百二十六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的,应予立案1、倒卖三级文物的,非法获利数额较大的,非法经营数额较大的;2、多次倒卖三级以下文物、倒卖三级以下文物多件的等情节;3、倒卖二级文物的、倒卖一级文物的,非法获利数额巨大的、非法经营数额巨大的;4
一、最高院非法持有毒品案件的司法解释要怎么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标准有关问题的解释》 (2000.6.6 法释[2000〕13号) 第一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下列毒品,应当认 定为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第二款第(一)项、第三百四十八条规定的“其他毒品
一、开设赌博罪立案标准,开设赌博罪的立案标准 赌博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行为。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与立案追诉第一,组织三人以上赌博,抽头渔利五千元以上的第二,组织三人以上赌博,赌资数量额累计五万元以上的第三,组织三人以上赌博,参赌
一、关于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公安立案追诉标准是如何规定 过失损害交通工具罪,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构成犯罪。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侵害的对象是正在使用的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等大型现代化交通工具。只有过失破坏上述交通工具才能造成危害交通运输安全的严重后果,构成本罪。
一、法律规定倒卖文物案件的公安追诉标准是多少 《刑法》三百二十六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的,应予立案1、倒卖三级文物的,非法获利数额较大的,非法经营数额较大的;2、多次倒卖三级以下文物、倒卖三级以下文物多件的等情节;3、倒卖二级文物的、倒卖一级文物的,非法获利数额巨大的、非法经营数额
一、我国规定传染病防治失职犯罪的公安立案追诉标准是怎样规定 传染病防治失职罪是指从事传染病防治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传染病防治监管职责,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情节严重的行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1、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2、导致乙
一、关于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刑事立案追诉标准是怎样规定 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案(刑法第二百零七条)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二十五份以上或者票面额累计在十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我国规定非法拘禁罪立案追诉标准有怎样的规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嫌利用职权非法拘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1.非法拘禁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的;2.3次以上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一次非法拘禁3人以上的;3.非法拘禁他人,并实施捆绑、殴打、侮辱等行为的;4.非法拘禁,致人伤残、死
一、我国规定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犯罪的刑事追诉标准是如何规定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因此,行为人实施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只要达到情
一、刑事案件高利转贷犯罪的公安追诉标准是怎样规定 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高利转贷,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二)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两年内因高利转贷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高利转贷的。
一、我国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立案标准是如何规定 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非法种植罂粟五百株以上的;(二)非法种植大麻五千株以上的;(三)非法种植其他毒品原植物数量较大的;(四)非法种植罂粟二百平方米以上、大麻二千平方米以上或者其他毒品
一、我国规定暴动越狱案立案追诉标准是怎么样规定 对暴动越狱的首要分子,积极参加的和其他参加的,都要立案,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暴动越狱的行为就应该立案。
一、刑事案件爆炸案件的公安追诉标准是怎样规定 《刑法》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的规定,故意用爆炸的方法,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当立案。本罪是危险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爆炸行为,并且足以威胁不特定的多数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要求造成严重后果,就构成犯罪。引用法规[1《刑法》
一、我国规定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刑事立案标准是如何规定 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案(刑法第二百零七条)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二十五份以上或者票面额累计在十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法律规定高利转贷案件刑事立案标准是多少 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高利转贷,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二)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两年内因高利转贷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高利转贷的。
一、关于故意泄露军事秘密案公安立案标准是如何规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嫌故意泄露国家秘密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泄露绝密级或机密级国家秘密的; 2、泄露秘密级国家秘密3项以上的;3、向公众散布、传播国家秘密的;4、泄露国家秘密已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 5、利用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