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 > 商标 > 侵犯商标权纠纷是否构成犯罪?

侵犯商标权纠纷是否构成犯罪?

来源:法否网 2025-06-21 21:35:42 10 人看过
立即咨询 咨询助手 当前在线

建议继续咨询我并更详细描述自身情况,以获得更多律师解答,24小时在线。

侵犯商标权纠纷是否构成犯罪?
侵犯商标权纠纷是否构成犯罪?

一、侵犯商标权纠纷是否构成犯罪?法律如何规定?

专业分析

1、侵害商标权纠纷,尚不构成犯罪的,不严重。如果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2、法律依据《商标法》
第六十条有本法第五十七条所列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之一,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温馨提示】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

3~15分钟获得解答!

听律网引用法规
[1]《商标法》 第六十条有本法第五十七条

二、侵犯商标权纠纷是否构成犯罪?

专业分析

1、侵害商标权纠纷,尚不构成犯罪的,不严重。如果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2、法律依据《商标法》
第六十条有本法第五十七条所列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之一,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听律网引用法规
[1]《商标法》 第六十条有本法第五十七条

三、侵犯商标权是否构成犯罪,需要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专业分析
刑法分则规定侵犯知识产权罪中,有3种是侵犯商标权方面的犯罪。具体是假冒商标罪,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伪造、擅自制造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罪。刑法原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了假冒商标罪。当时,在我国假冒商标方面的犯罪并不严重,很少适用。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假冒他人注册商标。谋取非法利益越来越严重。假冒名牌产品冲击市场,引起人民群众不满。

1983年3月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规范市场经济下商标管理秩序。为了严厉惩治假冒注册商标的违法犯罪活动,制止商标侵权行为,促进商品质量的发展,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3年2月颁布了《关于惩治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的补充规定》对刑法原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的假冒商标罪之规定作了重要的修改,并补充规定了两种犯罪。修改刑法时,已将其全部纳入刑法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
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一条
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依法查处;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第六十七条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构成犯罪的,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构成犯罪的,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构成犯罪的,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听律网引用法规
[1]《关于惩治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的补充规定》 第一百二十七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一十三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一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七条

四、侵害商标权纠纷严重是否构成犯罪?

1、侵害商标权纠纷,尚不构成犯罪的,不严重。如果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2、法律依据《商标法》
第六十条 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听律网引用法规
[1]《商标法》 第六十条

五、商标侵权是否构成犯罪取决于侵权行为的严重程度和行为方式。

商标侵权有可能构成犯罪。商标侵权可能会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
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违反国家商标管理法规,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是指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行为。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听律网引用法规
[1]《刑法》 第二百一十三条

六、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犯罪构成要件

【问题解析】

1.犯罪客体。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商标的管理活动,即这种犯罪活动扰乱了国家对商标的管理,妨碍了市场经济竞争秩序。

2.犯罪的客观方面。此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商标管理法规,实施了假冒他人注册商标、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的标识等行为,且情节严重。

3.犯罪主体。本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个人、单位,只要实施了严重的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均可以构成本罪的犯罪主体。

4.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即出于故意,否则行为人不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商标法》第五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四)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五)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六)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
(七)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点击快速获取专业回答】
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咨询,咨询你的问题!

听律网引用法规
[1]《商标法》 第五十七条

七、在10万以内侵犯注册商标是否构成犯罪?

刑法第213条限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罚金。 刑法第214条限定,销售明知是假冒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巨大的,处3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215条限定,虚构、私行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虚构、私行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八、工商部门接到投诉电话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但未构成犯罪的处罚措施

依据《商标法》第五十三条、《商标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三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给以处罚。  

1、责令停止侵权  具体措施如下   ①责令立即停止销售;   ②没收、销毁侵权商品;   ③没收、销毁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  

2、处以罚款   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情节处以非法经营额50%以下或侵权所获利润五倍以下的罚款;对侵权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可情节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听律网引用法规
[1]《商标法》 第五十三条
[1]《商标法实施细则》 第四十三条

九、商标侵权纠纷处理商标注册人或利害关系人可否向法院起诉或工商部门介入处理

本法第五十七条所列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之一,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五年内实施两次以上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

十、"如何处理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如何避免涉嫌犯罪?"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涉嫌传销做法进行查处时,能够采取下列措施(一)责令停止相关活动;(二)向涉嫌传销的组织者、经营者和个人调查、了解有关情况;(三)进入涉嫌传销的经营场所和训练、集会等活动场所,实施现场体检;(四)翻阅、复制、查封、扣押涉嫌传销的有关合同、票据、账簿等资料;(五)查封、扣押涉嫌专门用于传销的产品(商品)、工具、设备、原手续等财物;(六)查封涉嫌传销的经营场所;(七)查看涉嫌传销的组织者或者经营者的账户及与存款有关的会计凭证、账簿、对账单等;(八)对有证据证明转移或者隐藏违法资本的,能够申请司法机关予以冻结。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采取前款限定的措施,应当向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书面或者表面报告并经准许。遇有紧急情况需要当场采取前款限定措施的,应当在事后立即报告并补办相关手续;其中,实施前款限定的查封、扣押,以及第(七)项、第(八)项限定的措施,应当事先经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书面准许。

十一、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维权之路

商标法第53条规定有本法第五十二条所列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之一,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并可处以罚款。

十二、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构成犯罪的,应承担哪些责任。

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构成犯罪的,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构成犯罪的,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构成犯罪的,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延伸阅读:
商标使用多年被无效后能用吗?具体是怎么规定的
商标无效宣告代理申请商标无效的过程是什么
如何区分专利和商标法律有何规定?
申请续展注册商标期满多久办理,有哪些法律规定
商标权与专利权的区别

以上这些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侵犯商标权纠纷是否构成犯罪?的内容,如果还有什么疑问,继续查看更多相关专题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