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强制执行主体模式相关制度是如何划分的

  2020-07-19   |   49人看过

只有法律和行政法规才能对行政强制设定。行政强制的设定是行政强制执行的基础,因行政强制执行关系到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重大利益,故对其设定,必须加以严格限制。目前中国的现状是法律中并没有规定谁有权设定行政强制执行权,而各种法律、行政法规、和部委规章等都有对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规制。国外则多是由《行政强制执行法》或《行政程序法》直接设定,具体手段则由个别法作补充,此点值得我们借鉴。笔者建议,在《行政强制法》中应明确规定:(1)法律可以设定任何事项的行政强制执行;(2)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其他事项的行政强制执行;(3)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文件均不能自行设定任何事项的行政强制执行。

2、行政强制执行权的划分标准: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66条的规定,其他一些单行的法律、法规也对行政强制执行权在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之间的划分作的原则性的标准,然而,单依此原则并不能明确清晰地划分两者之间的强制权限进行清晰明确地划分,笔者在总结我国行政法学界的一些观点之上,认为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两者之间的权限进行如下进一步的划分:

(1)、以执行标的所采取的强制措施为标准。行政强制执行按标的可分为对人身、行为、财产的强制执行三类。其中对人身的强制执行也有对行政相对人权益影响大小之分,如强制拘留、强制服兵役就对行政相对人权益影响较大,应由法院强制执行,反之,如强制传唤、强制戒毒就可以交由行政机关自力强制执行,以防止执行错误造成行政相对人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及出现巨额国家赔偿的情况发生。

对于财产的强制执行,考虑到其特殊性及控制我国乱罚款、乱收费等现象的现实需要,则可以设定一定的金额为标准,在标准金额以上的由人民法院执行,标准金额以下的由行政机关强制执行。考虑到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各地区,各相对方经济能力相差甚大,难以规定一个统一的标准,笔者建议可以针对不同的行政相对方采用不同的金额标准,超过该标准的,由法院进行强制执行;低于该标准的,由行政机关强制执行。

对于个人的财产强制执行行为,可以参考奥地利1925年《行政强制执行法通则》第2条的规定:以不影响受执行人最低限度之生活,及不妨害法定赡养义务之履行者为限。从而确立最小损害原则和对被执行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原则,体现了对相对人权益的保护,兼顾了公共利益和相对人的权益;对于商业法人,以其总资产乘以某一系数为金额标准。对于事业单位,以其财政拨款预算乘以某一系数为金额标准。上述三个系数由行政强制执行法作统一规定。具体计算方法,可以在实施细则中作详细的严格的科学的规定。

(2)、以案件的业务性质为标准。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授权特定的行政机关执行,如公安机关的强制传唤、专利管理机关的强制许可、外汇管理机关的强制收兑等;而一般性、各行政机关普遍需要的则不宜普遍授权,而应由人民法院执行。如强制拍卖、强制扣缴、强制划拨等,原则上应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3)、由于时间的紧迫性,不允许申请法院执行的,当由行政机关强制执行。如公安机关的强制拘留权,海关的强制扣留权,卫生机关的强制隔离权,税务机关的强制划拨权等。

(4)、以强制执行的方式为划分标准。目前世界各国普遍确立了间接强制优于直接强制的原则。这是由于直接强制是直接对行对人的人身或财产采取暴力,而这种人身和财产往往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恢复性,这就容易使直接强制造成的对行政相对人权益的损失更大且难以得到救济。基于对相对人权益保护的考虑,直接强制原则上划归法院,间接强制划归行政机关。然而笔者认为,代执行与直接强制相比,虽然是一种比较缓和的执行方式,但它对相对人的权益也可能造成重大影响。例如代为拆除民房。所以不能将代执行权普遍授予行政机关,而应该与直接强制一样,原则上由人民法院执行,例外情况下由行政机关执行。

以上是对我国行政强制执行权在法律确立的原则上进一步的划分,然而我们必须看到,以上的任何一个标准单独适用都不能清晰合理地对行政强制执行权在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之间作出划分,而应综合起来思考。

声明:法否网站法律法规相关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信息,对本文的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原件和公开信息源。如有建议,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核对处理。意见反馈
法否小程序 微信扫码
法否法律咨询 随时在线咨询
法否律师号 扫码入驻律师
Copyright © 法否网法律咨询丨豫ICP备19038413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00484)河南律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法否网法律咨询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金水路30号二楼西229室 QQ:2706019507